武康路240号开普敦公寓
标签:
文化历史建筑图片杂谈 |
分类: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
武康路240、242、246号,开普敦公寓,当年的英国公和洋行设立在上海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如今的汇丰银行上海分行、海关大楼、渣打银行等建筑,都是公和洋行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作品。

开普敦公寓是一栋西方现代派建筑特征突出的公寓住宅,这是一幢混合结构四层楼现代公寓。它锐角转角的弧形处理,明快而流畅,充分表现出其有流线型风格的特征,简练而动感,整幢大楼酷似一艘乘风破浪,一往无前的大船。建筑三棱体外形结构和楼房锐角转角的弧度处理是其设计的两大“亮点”,这就是开普敦公寓建筑设计的唯一性与独创性。

开普敦公寓建于1940年,英国公和洋行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西方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公寓住宅。建筑为四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429平方米。建筑因地制宜而有独特造型,平面近似三角形,公寓楼西南侧锐角转角的弧形处理,以细小的转角窗点缀、又与沿街立面的窗形走势连贯,使整幢建筑看似正在行走的船只。建筑外墙为素色水泥和局部白水泥粉刷,双坡屋顶,立面竖三段划分,中部凸出,东侧一二层之间有白色凸起线条装饰,左侧有通高二到四层的长窗。

方形门窗,楼梯间开圆形窗洞。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该公寓一度成为汪伪复兴银行行址。1944年,该公寓转属中大银行。当年,这里不但是办事机构,也居住着许多银行中高层职员。抗战胜利后,该公寓收归国有。上海解放后这幢老公寓由政府房管部门接收,以所在道路序号改称为二四O公寓。现为民居。

2015年8月1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开普敦公寓业主和第一任用户是英商公和洋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在上海的“敌产管理委员长”宇垣完尔准予没收,并于1942年转给复兴银行作为行址。两年后,又转属中支那振兴株式会社的中大银行所有。

日本投降后停业。翌年4月,由上海特别市社会局、上海市接收物资管理处等接管并组成复兴银行清理处接收。同时日本帝国银行、兴业信托社等伪金融机构也一并被接收清算。随后在开普敦公寓居住的都是银行系统的中高层职员。

为何要把这幢公寓楼设计成船型?20、30年代是上海近代建筑发展的高潮期。无数中外富豪竞相在徐汇地区兴建别墅、公寓。无序且相争的房地产开发产生了不少街头转角的“边角料”土地。在这寸土寸金的旧上海,这种地都显得尤为可贵的。

设计师充分发挥才能,自由而大胆地描绘街区建筑。开普敦公寓这种三棱体的船舰形设计因地制宜,是富有创意的成功范例。可以说,这种建筑造型几乎很难在上海市区其他地方再找到了,这就是开普敦公寓建筑设计的唯一性与独创性。

前一篇:武康路100号英式乡村别墅
后一篇:武康路232号国富门公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