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潜口民宅\明园

标签:
文化历史建筑图片杂谈 |
潜口民宅是一组明代民间徽派建筑群,坐落在黄山市徽州区潜口紫霞峰南麓。紫霞山景色清幽,昔时筑有“栗亭四顾山房”、“水香园绿绕亭”。据方志载,清初名流黄宗羲、施闰章、梅庚、靳治荆等均涉足此地,并有题记。旧日建筑,于今虽已倾圮,但遗迹可考。


潜口民宅博物馆入口。

荫秀桥
建于明代嘉靖甲寅年(公元1554年),是由尼姑庵尼姑捐资所建的砖石结构单拱小桥。据说这桥,是这里的尼姑出资所建造的,桥这边即是当年的尼姑庵,桥那边确是鸡犬相闻的村庄,一桥之隔,可谓隔出两个世界,因此也称为阴阳桥。

方氏宗祠坊
明嘉靖丁亥年(1527)建。原处罗田村南方氏宗祠门前,皖赣铁路建设祠堂拆毁,牌坊迁至潜口民宅内保护。四柱三间五楼,用徽州的白麻石雕琢砌筑,通体遍饰浮雕,上枋和额枋的图案全部镂空,最高的浮雕高出底板28CM。通宽8.40米,高9.50米。因白麻石易雕琢,梁枋上全部高浮雕,有狮、大鹏、麒麟、仙鹤、莲花、荷叶等,斗拱上有上昂逸出,有云板装饰。龙凤榜正面雕刻“魁星图”,反面雕刻“月宫桂树图”。

善化亭
建于明嘉靖辛亥年(公元1511年),至今已有五百余年历史了。亭子整体为方形,四柱居空飞檐翘角的结构,整体造型十分的美观。建亭者就是当地的商人许岩保。原本供行人歇脚避雨用,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化解善缘,与人为善,行善积德。

大门内有第二道门,高门槛,门扉四扇,平时启用左、右单扇,逢年过节或婚丧嫁娶等重大活动时开中间对扇。前进有左、右厢房,厢房有两扇门,一扇朝大门,一扇朝天井。后进为大统间,有24根木柱,均呈梭形,柱础覆盆状。脊柱下有莲花盘斗,上有叉手。檐柱与金柱之间用月梁,梁上设驼峰,雕如堆云,上置护斗、瓜柱,承单步梁,梁外端雕成奔浪。天井四周檐坊下有斗拱排列,地坪全用方砖拼铺。
曹门厅
曹门厅门内
曹门厅门内这原本是一家超规格建造的私宅,但是内堂已经全毁,只剩前门廊。
方文泰宅
方文泰宅原坐落在潜口乡坤沙村。明中叶建筑。
口字形,砖木结构民宅,三间二进口字形四合院楼房。楼下前进为门厅,两旁是厢房;后进明间为客厅,次间为卧室。

该宅平面凹字形,三合院,面阔3间,里外两进,有楼。通面阔10.86米周日深13.3米,高7.7米。正层前面为天井,左右为廊屋,左窄右宽,楼梯设在左廊内。楼上、楼下高差十分明显,楼下高2.4米,楼上高4.7米。楼下明间为客厅,次间为住房;楼上明间设有香火座,次间为卧室。楼面梁上栉栅断面为方形,间隔0.3米。楼层隔音用芦苇墙,开井设飞来椅。

梁架皆穿斗式,用断面狭长的木材斧斫成略带弓月形,穿插于柱子之间,表面虽素净无华,但剖面如琴形。梁身有稍带曲线,为一般居民典型式样,引人注目的是檐口与栏杆的做法,出檐部分是由直立在弧木栏杆上的八角柱所承托,外檐斗拱插在八角柱上。这种做法与“天一阁”所藏明鲁班正式图木所载楼阁正式图完全相符。



苏雪痕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