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牛庄路704号中国大戏院

(2018-10-13 09:54:13)
标签:

文化

历史

建筑

图片

杂谈

分类: 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区域
中国大戏院位于牛庄路704号,毗邻浙江中路、广西北路、芝罘路。原剧场于1930年建成开业,占地面积1340平方米。中国大戏院原名“三星舞台”,上世纪30~40年代,与文明大舞台、天蟾舞台、共舞台一起被并称为“上海四大京剧舞台”。
牛庄路704号中国大戏院
作为南北京剧名家非常青睐的京剧舞台之一,厉慧良、马连良、李玉茹、盖叫天、林树森、宋德珠、周信芳、梅兰芳等许多京剧名角都曾在中国大戏院登台献艺,并留下了一段段戏史佳话,为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积淀了珍贵的文化艺术和历史记忆。
牛庄路704号中国大戏院
2005年,中国大戏院被确定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属三类保护标准。
牛庄路704号中国大戏院
1929年,经营大世界游乐场的黄楚九,在浙江路牛庄路附近租下一块土地,除建造市房外,与赵如泉、周炳臣合资建造一座剧院。剧院于1930年初建成,位于牛庄路704号,原以三星大舞台为名,定于农历正月初一(1月30日)开幕。其时流氓大亨黄金荣派人前来告知:沪上只能有一个大舞台,即荣记大舞台,必须更名方可开张。为此几经求情,改名为三星舞台,才于2月5日开幕。
牛庄路704号中国大戏院
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争爆发,地处闸北的更新舞台在战火中被炸毁,同年8月重新整修后又毁于大火。1936年更新舞台迁至牛庄路三星舞台原址。据《申报》报道,更新舞台换址后重新开幕那天,日夜两场,“虽大雪终日,观者犹争先恐后”。
牛庄路704号中国大戏院
“中国大戏院的舞台大小和观众座位数在上海京剧舞台中不显优势,但仍然被戏迷们称为上海“四大舞台”之一,其主要原因是从其初创时期的“三星舞台”到“更新舞台”再到“中国大戏院”,88年的舞台春秋,造就了不少京剧名人。
牛庄路704号中国大戏院

1934年开始的“厉家班”驻场演出,厉慧良从此闻名;1938年的海派京剧代表人物林树森压轴大戏的头牌成为更新舞台的台柱,也被观众称为“红生大王”;1940年开始,上海戏剧学校学生整齐的“正”字辈,每年在更新舞台公演,许多“正”字辈由此出名;1942年宋德珠被评为“四小名旦”后,成立自己的社团在更新舞台挂牌,其后的演出盛况空前;1943年已很有名气的马连良“扶风社”及张君秋、袁世海等京剧名人,多次进场演出,一直演到1948年;1946年梅兰芳把流浪在南京无锡街头的“夏声戏校”的学生介绍到中国大戏院,连演15场,一炮打响,许多学生也因此被正规剧团录用......诸如等等,举不胜举。正因如此,中国大戏院被誉为上海京剧“四大舞台”之一,也是名至实归、当之无愧的。”——中国大戏院《舞台春秋88年》
牛庄路704号中国大戏院
“在中国大戏院舞台演红的演员逐渐增多,其舞台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从报纸广告和戏单资料查证,早在30、40、50年代,百分之九十以上京剧社团和名流名角如梅兰芳、周信芳、俞振飞、言慧珠、李玉茹、盖叫天、李桂云、谭富英等等,都喜欢到中国大戏院的舞台合演、公演有的还多次来演出,特别如李玉茹,不顾别人劝说,炮声隆隆中坚持在中国大戏院演出,直到上海解放。
牛庄路704号中国大戏院
许多名人还把赈灾义演放在中国大戏院,出现过许多感人的故事和有趣的场景。如梅兰芳早在“三星舞台”之时就进行过赈会义演,还专门为徒弟李世芳抚恤义演。牛庄路704号中国大戏院梅兰芳,梅葆玖父子第一次同台演出在三星舞台牛庄路704号中国大戏院孟小冬最后一次谢幕,告别京剧舞台。
1947年9月,上海大亨杜月笙60寿辰赈灾义演,退隐有年的余派传人孟小冬演出余派名剧《搜孤救孤》,昔日的“冬皇”风采不减,吐字清晰,腔简韵厚,喷口有力,唱得万人空巷,此后孟小冬告别京剧舞台,在中国大戏院的“绝唱”成就了她艺术人生的巅峰......中国大戏院之所以成为上海“四大舞台”之一,了解了这些名人名角的舞台轨迹,我们就不难找到答案了。”——中国大戏院《舞台春秋88年》牛庄路704号中国大戏院修旧如初的中国大戏院,主体建筑面积达到5320平方米,拥有梯次观众席三层,座位数878座,达到中等专业剧场规模。正门大厅的大理石地坪上镶嵌着半幅太阳花三星图案,与建筑双塔正立面图案上下呼应,暗示着“中国大戏院”前身作为“三星大舞台”的历史文脉;各楼层休息厅的天花造型也延续了历史遗存的天花风格,营造着欧式古典的空间感;而最为美伦美奂的当属剧场观众厅穹顶,中心错落有致的两层共32瓣花瓣组成了一朵盛开的莲花,在灯光的烘托下,高浮雕莲花纹光影透叠,层次分明而又工整细腻,无处不彰显中国大戏院的魅力。牛庄路704号中国大戏院1930年初建时,剧院的名称是三星大舞台,以后多次更名,更换主人,1942年改称中国大戏院,沿用至今。1929年的图纸上,设计三星大舞台的建筑师是名不见经传的英国建筑师米伦,早年曾经在锦明洋行任职,1925年起自己开办事务所。现在已经查到他设计的作品除三星大舞台之外,还有宁波路山东路的商号,以及南京路上的女子商业银行,基本上乏善可陈,如果不是因为这座剧院,可能他早就被众多的近代建筑大师的名字所淹没。结构工程师是著名的丹麦土木工程师康立德的康益洋行,当年沪上许多重要建筑的结构设计都是康益洋行的作品。牛庄路704号中国大戏院上海城市建设档案馆藏有三星大舞台的图纸,对重新改造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牛庄路704号中国大戏院修缮后的三层观众席。美伦美奂的当属剧场观众厅穹顶,中心错落有致的两层共32瓣花瓣组成了一朵盛开的莲花,在灯光的烘托下,高浮雕莲花纹光影透叠,层次分明而又工整细腻,无处不彰显中国大戏院的魅力。牛庄路704号中国大戏院高浮雕莲花纹光影透叠,层次分明而又工整细腻,无处不彰显中国大戏院的魅力。牛庄路704号中国大戏院修缮前。牛庄路704号中国大戏院修缮前。牛庄路704号中国大戏院俯视牛庄路704号中国大戏院三星大舞台旧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