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哈尔滨路上历史建筑

(2015-07-16 17:06:32)
标签:

文化

历史

建筑

杂谈

图片

哈尔滨路位于虹口南部。南起吴淞路,北至海伦路。长400米,宽8.6~10.0米,车行道宽6.6米。民国2年(1913年)筑,以外籍人名命名汤恩路(Thorne Road)。民国32年以黑龙江哈尔滨改今名。沿路为住宅。

哈尔滨路上历史建筑

地址 里弄 式样 建造年份  结构  房屋  建筑 面积
哈尔滨路29弄 永福坊 旧式里弄 1934年 砖木二层 12幢   1120平方米

哈尔滨路上历史建筑
地址 里弄 式样 建造年份  结构  房屋  建筑 面积
哈尔滨路57弄 富春里 旧式里弄 1937年 砖木二层 16幢  960平方米

哈尔滨路上历史建筑
哈尔滨路117号历史建筑

哈尔滨路上历史建筑

哈尔滨路上历史建筑

地址 里弄 式样 建造年份  结构  房屋  建筑 面积
哈尔滨路122、144弄 兰葳里 旧式里弄 1926年 砖木二层 30幢   1926平方米

哈尔滨路上历史建筑
哈尔滨路122弄兰葳里

哈尔滨路上历史建筑
         哈尔滨大楼位于今日上海市虹口区的哈尔滨路溧阳路口,为公共租界北区与华界的闸北交界处。1942年以前,这一带是上海是公共租界最复杂的地区之一。这里有日本人大量聚居,因而有“日租界”、“小东京”之称。住在这里的中国居民则以广东人为主,大多具有天地会、小刀会等南方秘密结社传统。二战爆发后,犹太人在全世界难觅立锥之地,上海却是东方犹太人唯一可以投靠的自由之都。而两万多犹太难民到上海以后,大都又集中居住于此,因此这里又有“上海隔都”(犹太人区)之称。抗战胜利以后,这一带被划分为虹口区、提篮桥区和北四川路区,而哈尔滨大楼则位于此三区交界处,因其早就声名远播,故三区都不愿意加以管理,这里愈发成为鱼龙混杂之所。

         哈尔滨大楼大部分是两层结构,小部分是三层,东面靠马路,西面靠近沙泾河,有小半有地下室。整个楼基与广场占地约十二亩,在寸土寸金的上海算是一处不小的产业了。这里原是美国商人开设的汇芳锯木公司,一向生意红火。1937年8月,大楼遭到日军炮火袭击,楼顶大部分被掀掉,美国老板觉得金钱诚可贵,生命价更高,丢下工厂溜之大吉,此地空余烂大楼,从此无人管理更无人收租。

哈尔滨路上历史建筑
          彼时,上海开埠近百年,居大不易,房荒严重。抗日战争爆发后,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有130多万难民涌入上海,更加重了上海的住房困难。哈尔滨大楼及其附近地盘很快就成为难民、灾民及无业游民的天堂。一些胆大的人首先在楼内找到比较好的房间安顿下来,慢慢地不断有人加入。空房间被占据一空之后,有些人开始将那些被炮火破坏的房间简单修复,更多的人则在大楼广场上搭盖棚屋。

         日子一天天过去,哈尔滨大楼内居住的人越来越多,由最初的几十个人逐渐增加到了三千多人;广场上也搭起了大大小小上百个棚屋,俨然一个“城中新村”,人数同样达到三、四千。整个哈尔滨“社区”的“居民”估计有六七千之多,成为当地最为热闹也最为著名的新社区。

        早期进驻哈尔滨大楼的居民主要是那些无家可归或者付不起或不愿意付房租的一些小商小贩和灾民、难民、无业游民,以及小偷、乞丐等。解放军占领安徽、苏北等地以后,大量地主及国民党溃散官兵逃亡来沪,其中一部分人也挤入哈尔滨大楼,有的甚至拖家带口、三妻四妾一起进驻。哈尔滨大楼遂成为上海滩上远近闻名的“游民窟”。

         1951年2月21日,人民政府调动解放军及武装警察,对哈尔滨大楼进行彻底清理,并在此地建立上海市新人习艺场,专门为旧上海留下的无业游民提供职业技术培训,引导其自食其力,走上新的生活道路。

哈尔滨路上历史建筑
哈尔滨大楼北端至辽宁路

哈尔滨路上历史建筑
哈尔滨大楼西侧沿沙泾港

哈尔滨路上历史建筑
哈尔滨路155号哈尔滨大楼南端至溧阳路桥。

哈尔滨路上历史建筑
哈尔滨路260号慰安所
著名历史学者苏智良教授,前几年还著书指出,在哈尔滨路上还有一处日军侵华时期,重要的慰安所,它的位置就在汤恩路260号。

日军的随军慰安妇团,最早就是在1932年出现的,也就是在淞沪战役之后。

哈尔滨路上历史建筑
哈尔滨路原嘉兴大剧院

虹口区嘉兴路267号的嘉兴影剧院是一栋具有近代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老建筑,它是上世纪30年代由著名的Atkinson & Dallas英国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历经多次改建,原名天堂大戏院,后曾改名天韵大戏院、日进剧院等,一直到抗战胜利,才改名“嘉兴大戏院”,以表演淮扬剧为主,也有京剧、滑稽戏表演。解放后又改名为嘉兴影剧院。

哈尔滨路上历史建筑
嘉兴路267号嘉兴影剧院
在实施整修改造的同时,虹口区相关部门也积极与演出公司接洽,最终上海久尚演艺经纪有限公司选择入住老戏院,并将其作为该公司打造中国本土大型女子偶像团体SNH48的专属剧场,这栋沉淀着历史的老建筑被命名为“星梦剧场”,在时隔二十余年后迎来了新生。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310109945190000157 天堂大戏院旧址 民国 嘉兴路街道

哈尔滨路上历史建筑
哈尔滨路269弄瑞康里

四平路52弄瑞康里92号(前身为溧阳路853弄92号) 1946至1988年报人赵超构旧居

地址 里弄 式样 建造年份  结构  房屋  建筑 面积
四平路路哈尔滨路路之间 瑞康里 石库门里弄 1931年 砖木二、三层 183幢   12600平方米

哈尔滨路上历史建筑
哈尔滨路290号 原嘉兴路捕房

嘉兴路捕房(又称哈尔滨路捕房,1907~1943年)

1907年7月24日工部局在虹口与汇山地区交界处设立一新捕房,当时称为哈尔滨路捕房,系工部局租借美册第3649号册地即工部局东区479号册地的房子(哈尔滨路1号),占地2.617亩,管辖北四川路及北河南路之延伸段,辖区内主要为日本侨民。1931年更名为嘉兴路捕房,属工部局甲、乙、丙、丁四警区中的丁区管辖。自1933年3月1日起划归丙警区。

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该捕房临时迁移,人员先调至工部局屠宰场内之临时捕房,后迁至河滨大厦,1938年2月27日嘉兴路捕房恢复。1938年其辖区为北边:租界北面界线,从虹口港至海拉尔路、兆丰路口;东边:兆丰路(不含),从海拉尔路向南至东有恒路;南边:东有恒路,从兆丰路至新记浜路;至东汉璧礼路(不含上述各路)至狄思威路,西边:狄思威路(含),从东汉璧礼路沿朝北方面至租界北面界线。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310109945190000153 嘉兴路巡捕房旧址 民国 嘉兴路街道
哈尔滨路上历史建筑
抗战胜利后,这里一度改为“北四川路警局分驻所”;上海解放后,这里是北四川路公安分局下属派出所;1956年3月开始,隶属于新建的虹口公安分局,如今,这里的部分建筑为嘉兴路街道办事处使用。

哈尔滨路上历史建筑
1932年10月15日,“嘉兴路巡捕房”曾在
东余杭路211弄春阳里逮捕过托派中央常委彭述之、濮一凡、谢少珊等。因谢当即叛变,当夜又至岳州路永兴里11号,逮捕了陈独秀。四天后,陈独秀从这里被押解至南京,23日,蔡元培、杨杏佛、柳亚子、林语堂电告国民党中央营救陈独秀。

哈尔滨路上历史建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