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北路1953弄永安里
标签:
文化历史建筑杂谈图片 |
四川北路1953弄永安里砖木结构,1930年代典型中、低标准集合式住宅,前半部分1925年建,后半部分1945年建。新式里弄,局部带有简化的古典式装饰细部,矮围墙带小花园。
位于多伦路1953弄、多伦路152—192号。多伦路1953弄房屋前半段建于1925年,后半段建于1945年前后,共有新式里弄住宅155幢,建筑面积约为2.1万平方米,砖混结构三层,联排式民居,具有古典英国式和西班牙等多种建筑风格。据说永安里为永安公司老板郭氏出资为其公司中高级职员所建。郭氏为广东籍人,所用职员多为广东籍人,虹口当时为上海广东人主要聚集地,故郭氏挑选此地作为职员宿舍,并取名为永安里。
| 地址 |
|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建筑 |
|
四川北路1953弄 |
|
新式里弄 |
1925年 |
|
155幢 |
|

.四川北路1953弄永安里一衖

四川北路1953弄永安里二衖

永安里都是单开间三层新里住宅。





四川北路1953弄(永安里)44号周恩来邓颖超旧居
四川北路1953弄永安里44号是周恩来在沪早期进行革命活动时的一个秘密地点(周恩来堂伯母家)。1927年至1931年期间,周恩来和邓颖超等人经常来这里也曾居住过。1931年当时党内负责情报保卫工作的顾顺章被捕后叛变,党的中央机关遭到严重破坏。周恩来和邓颖超在深夜以商人打扮前来敲门,最后从这里转移到苏区。旧址为中西合璧式的石库门三层楼寓所。

有“东方舞蹈女神”之称的艺术家陈爱莲出生在永安里143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准上海市文物局拟新增的8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虹口区有5处,分别为“周恩来同志在沪早期革命活动旧址”、“沈尹默故居”、“摩西会堂旧址”、“上海工部局宰牲场旧址”和“中共中央联络处旧址”。

四川北路1953弄(永安里)135号二楼是原中共中央联络处旧址
“中共中央联络处旧址”位于四川北路1953弄永安里135号。据2013年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和上海市文物局共同编辑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史迹》中记载:1928年,正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编辑部工作的黄玠然受命在这里建立了一个中央开会联络的机关。起先由黄玠然夫妇与其父母居住于此,掩护机关。同年秋,黄玠然调任中央秘书处长搬离此处,周恩来安排张纪恩和张越霞以夫妻名义在此居住。当时,张纪恩是中央秘书处文件阅览处负责人。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阅办文件,周恩来、罗登贤、李维汉等都到这里开会,商量工作。不久,机关搬到浙江路清和坊。此外,许白昊(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的妻子秦怡君曾住在三楼,1928年6月,许白昊牺牲后,陈独秀数次前来对她表示慰问。(何瑛)

永安里,位于四川北路1953弄;多伦路152-190号,始建于1925-1945年。建筑特征为单开间新式里弄住宅,屋面为双坡屋面,屋面瓦片为机制粘土红平瓦;立面的特点是取消旧式里弄石库门,改高围墙为低围墙,围墙上部镂空,方形栏杆装饰,围墙门为铁板门,整个外墙装饰在里弄建筑中别具一格,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