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苏州路上历史建筑

标签:
文化历史建筑杂谈图片 |
分类: 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域 |
南苏州路位于市区中部,跨黄浦、静安两区。东起中山东一路,西至石门二路。长3054米,清咸丰八年(1858年)筑外滩至河南中路段,称苏州河滩路。同治四年(1865年)改名苏州路。20世纪初,西藏中路以东路段统称苏州路,黄河路以西路段名西苏州路。1950年全路改今名,如今改变了内河航运码头仓库集中地,更是风光秀丽的景区和宜人的住宅区。
1.南苏州路东起中山东一路
3.南苏州路76号原划船俱乐部会所,建于1905年
6.南苏州路79号教会公寓北立面
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
编 |
建筑名称/现使用单位 |
地 |
层 |
HP-J-026-V |
新天安堂宿舍 |
南苏州路79号 |
5层 |

7.教会公寓背面


9.苏州路107号(圆明园路口)原新天安堂.
1949年以后,英国侨民撤出上海,这座礼拜堂借给旅沪闽人堂使用。1954年加入中华基督教会,1958年,上海市各基督教堂实行联合礼拜,将基督徒集中在少数教堂礼拜。这时闽人堂被并入黄浦区联合礼拜。新天安堂建筑被人民政府没收,钟楼上部的尖塔和西侧的礼拜堂被拆除,钟楼改为上海照明灯具厂的办公楼。照明灯具厂将教堂内部分成三层。钟楼只剩下残缺的底部,西侧的礼拜堂早被拆毁,东侧的礼拜堂也在2007年的火灾中烧毁,只剩下四面的墙壁,和烧黑的屋架。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重建完成,依原图纸重建了东侧礼拜堂和尖塔,预计作为民政局颁发结婚证的地点。
光陆大楼位于乍浦路桥南堍的虎丘路142号,坐东朝西,由鸿达洋行设计,带有装饰艺术派风格,塔楼造型更有代表性,平面为扇形。九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923平方米,建筑面积7129平方米。1925年建造,因光陆大戏院曾在楼内,故名。
南苏州河路圆明园路
11.南苏州路161号颐中大楼位于虎丘路转角。坐南朝北,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于1920年。占地1440平方米,建筑面积7221平方米。因系颐中烟草公司投资建造,故名。现由江苏,新疆,山西.福建、江西、四川、西藏、北京、河南、吉林,青海等省、市、自治区及航天工业部驻沪办事处等单位使用。
南苏州路185号各省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原先由百老汇大厦旧址迁来,上世纪30年代苏州河外白渡桥北端,建造百老汇大厦,英商上海电车公司迁至本处。
14.南苏州路185号互惠大楼位于虎丘路与四川中路之间。坐南朝北,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662平方米,建筑面积3228平方米。1917年建造,上海电车公司(英商上海电车公司)大楼曾在外白渡桥北端,上世纪30年代迁至。1957年10月起由房管部门管理。现由湖北、宁夏、云南,甘肃,山东,辽宁,贵州、河北,陕西等省,自治区驻沪办事处及上海生产资料服务公司经销部等单位使用。
编 |
建筑名称/现使用单位 |
地 |
层 |
HP-J-024-V |
英商上海电车公司大楼 |
南苏州路185号 |
5层 |

15.四川中路660号公和大楼位于香港路与南苏州路之间。坐东朝西,七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432平方米,建筑面积2576平方米。1930年建造,1955年起由房管部门管理,现由上海市医药采购供应站经营部等单位使用。

16.四川路桥
22.山西路桥上往东
据上海科达交通建设勘察设计院的设计师介绍,新福建路桥灯式采用欧式古典式样,灯柱采用巴洛克装饰,以纤细优雅的弧形曲线为主。新桥两翼侧边有小范围照明的射灯,桥拱上有彩灯点缀,使桥梁在夜空中透明如纱,与水面中形成的倒影及背景中的城市灯光相映成辉。
25.浙江路桥建成于1908年,同样也是一座钢结构桥。它像一条大鱼横卧在苏州河上。



2015年4月18日,上海百岁老桥浙江路桥正式封闭,开始移桥大修,桥身钢结构骨架将被移到100米开外的场地"修旧如旧"。9个月后,浙江路桥将回归原位,可再使用50年。浙江路桥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26.南苏州路尊德里
地址 | 里弄 | 式样 | 建造年份 | 结构 | 房屋 |
建筑面积 |
南苏州路厦门路136弄 | 尊德里 |
石库门里弄 | 1928年 | 砖混二、三层 | 27020平方米 |
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
编 |
建筑名称/现使用单位 |
地 |
层 |
HP-J-050-V |
南苏州河路991号仓库 |
南苏州河路991号 |
3层 |
HP-J-051-V |
南苏州河路955号仓库 |
南苏州河路955号 |
3层 |

27.南苏州路971号衍庆里,西藏路桥边一座1929年的英式老仓库,清水青砖墙面,黑铁大门,低矮气窗。据说是老上海滩地产大王周湘云周纯卿兄弟的产业。当年脍炙人口的房地产老板周湘云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被人们忘却。他的那些带有“庆”字的里弄房产,有的也尘飞烟灭,为新的建筑物所代替。
1899年,工部局拆除木桥,重建长74.73 米、宽9.15 米的新木桥。
1922年,木桥已难以承担两岸经济往来的需求,便拆除木桥,建造钢筋混凝土桥。该桥上部为单臂梁加挂梁,下部为木桩基础的重力式桥台和空心桥墩,长62.26 米、宽18.2 米,三孔,中孔跨径36.58 米,中间梁底标高5.31 米,南北两孔跨径各16 米,载重20 吨。1923 年竣工。
因岸边有垃圾码头,而下游已有称“垃圾桥”的,所以,下游的改称“老垃圾桥”(即前介绍过的浙江路桥前身),这座称“新垃圾桥”。也有称“自来火桥”的,因为桥右岸有英商煤气公司,上海人早先称煤气为“自来火”,所以才出此名。
1942 年,改称“西藏路桥”。

30.乌镇路桥始建于民国18年(1929年),为6孔木结构桥,在抗战中毁于战火。民国37年(1948年)重建新桥,新桥为钢筋混凝土简支架桥梁,全长60.35米,宽9.4米。桥于1997年拆除重建,新桥于1999年5月建成。
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
编 |
建筑名称/现使用单位 |
地 |
层 |
HP-J-086-V |
“南苏河”创意产业园 |
南苏州河路1295号-1305号 |
3层 |
34.南苏州路1295号 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第五仓库旧址
仓库1902年建成完工。是一幢三层砖木结构大楼,建筑立面构图完整。墙面为清水红砖与青砖组合,局部水泥饰面。立面有连续的弧形券窗台出挑,其下有涡卷装饰,阳台栏杆为铸铁,纹饰简洁精美,窗间墙有壁柱,整个立面纹饰丰富精美,见证了苏州河10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
36.成都路桥最宽的苏州河桥
作为南北高架横跨苏州河的桥——成都路桥,其最大特点就是宽。它全长568.2米、宽达55.5米,其中车行道为49.5米,两边各有3米宽的人行道。“它比徐浦大桥还要宽。”据建造施工人员介绍,黄浦江上的徐浦大桥桥宽为35.95米,而成都路桥的宽度比它还宽出20米左右。
一位河道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苏州河为市区重要的船舶通道,对桥的高度,尤其是桥下净空高度有一定的要求,今天的苏州河桥梁,其桥梁底标高最低要在6米以上,才能保证无论潮水或涨或落均能畅通无阻。
37.南苏州路1415号上海市粮食局
39.南苏州路至恒丰路桥结束
关于“舢舨厂”,有人以为舢舨厂是造舢舨船的工厂,其实不然。它是当年外国人办的船赛总会的所在地,赛船用的是一种扁而长的舢舨船,1人掌舵,4人或8人划浆,上海人便称之为“舢舨厂”。
舢舨厂桥拆除以后,需建新桥时,租界当局以桥南堍属租界产权归属为由对重建桥梁横加阻挠,延至民国6年(1917年)方由闸北工巡捐总局建成木质梁式桥。民国16年(1927年)7月,因不胜重载,中孔东边梁断裂,桥面坍圮河中。9月,上海特别市工务局就原址建临时木便桥,其北堍与恒丰路相接,遂名恒丰路桥。日军侵占时被拆毁。抗战胜利后,沪西、闸北车辆均须绕道苏州河下游各桥通行,而战争期间迫迁南岸避难的闸北居民,返回重建家园心切,致市中心交通更加拥挤。上海市工务局遂于民国36年(1947年)2月委交中国桥梁公司承建钢筋混凝土5孔简支梁桥,民国37(1948年)年3月竣工通行。桥长52.76米,宽17.48米,其中车行道宽11.9米,两侧人行道各宽2.59米。跨径组合10.37+10.67+10.67+10.67+10.37米。梁底标高5.42米。设计荷载20吨。这座5孔钢筋混凝土桥建成后,南北交通殊称便利,但因净空偏低,高潮时船只无法通过,枯潮时又受水位所限妨碍航行,造成大量船只抢潮行驶。加之净跨过小,水流湍急时,极易发生横船阻塞航道、撞桥翻船等事故。
1986年,为配合铁路上海新客站工程,投资人民币1277万元,重建恒丰路桥。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设计,上海市第一市政工程公司施工。该桥下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桩基础重力式桥台,钢筋混凝土桩承台桥墩;上部结构主桥为三向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箱形连续梁;引桥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简支梁。主桥3孔,跨径组合30+55+30米。中孔跨越苏州河,两主墩设在南北老防汛墙岸线上,梁底标高7.89米;2边孔分别跨越南苏州路及光复路,净空高约4米。1987年底,新桥落成,这是苏州河上第一座用悬臂浇筑法施工的桥梁。199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恒丰路桥全部换上了新的不锈钢栏杆,并在桥上重新进行了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