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路1623号新共济会会馆旧址

标签:
文化历史建筑杂谈旅游 |
分类: 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域 |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6945190000157 新共济会会馆旧址 民国 静安寺街道.
上海医药学会入口,爱奥尼立柱挺拔,庄严。
1953年2月迁上海市儿童图书馆北京西路1647号,1958年迁出。1956年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图书馆成立,1958迁至此(原名中华医学会牛惠生纪念图书馆。建国后中华医学会迁至北京,图书馆自1950年起由上海分会接办,1951年7月对外开放,至本年改名。)
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公示
编号 |
建筑名称/现使用单位 |
地址 |
层数 |
JA-J-034-V |
上海市医学会 |
北京西路1623-1647号 |
4层 |
上海市北京西路1623号曾经是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图书馆,文革后期我帮做医生的大哥来还将到期的医学图书。
现代共济会(英语:Freemasonry)出现于18世纪的西欧,脱胎于建筑行业的石匠工会。是一种准宗教的兄弟会组织,基本宗旨为倡导博爱和慈善,追求个人美德与完善社会。会员包括众多著名人士和政治家。分布地区遍布全球绝大多数国家,但是并没有统一管理中心,在全球分为不同的体系分支各自独立运作。一些阴谋论者与激进分子认为共济会是一个追求财富与操控世界的反人类、反社会邪恶组织。今天的各类共济会组织在全球拥有600多万的会员,分布在全球各地,其中美国400多万,英国100多万,法国约7万,囊括了社会上士农工商各个阶层与各种信仰背景的人群,其中不乏名流政要,各界精英。
北京西路1623号上海中华医学会,大楼上面的六芒星纹饰是“共济会”的标志之一。这幢建筑可能就是中国大陆保留下来的唯一的“共济会”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