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2014-04-08 18:22:02)
标签:

文化

历史

建筑

杂谈

图片

分类: 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域

常德位于市区中部,跨静安、普陀两区。南起延安中路,北至苏州河南岸,全长2811米。清同治元年(1862年)前后筑,以上海海关税务司英人名命名赫德路(Hart Road)。民国32年(1943年)以湖南常德改今名。沿路历史建筑已不见多了;张爱玲曾于1942~1947年居住在常德公寓而闻名为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常德路418号上海佛教居士林原南国大佛寺为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常德路南起延安中路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南京西路1550号程氏父子旧居位于常德路南京西路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常德路的195号常德公寓旧时叫“爱林登公寓”。常德公寓是根据地形设计的,层髙8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580平方米,建筑面积2663平方米,装饰艺术派风格,由赉安洋行设计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整个建筑平面呈凹形,两翼后收。东立面两侧长条形挑阳台,中部竖线条形成横竖对比。顶部2层退台收进。局部装饰得非常细腻。公寓原来是意大利人的房产,居住者旧时多是社会中上层人士。公寓今位于南京西路与愚园路之间,距南京西路和愚园路均不到10米。“常德公寓”4个黄铜字还立在常德公寓的门头上,一看就知是有年头的。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1994年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那是一幢被粉刷成粉色的大楼。这种粉色已经陈旧得有些发黑,像被遗忘了的、因为已经过期而显得发黑的粉饼。粉色的墙面上镶嵌着咖啡色的线条,使这幢大楼看上去愈发古旧。

两边对称伸展出来的阳台仍然排列出一种平和的节奏感,楼前一排梧桐又长出了鲜嫩的绿叶,生机勃勃地在春风中摇曳。

这幢七层的西式公寓大楼坐东朝西,当时称为爱丁堡公寓(Edingburgh House)。1939年,张爱玲与母亲和姑姑曾经在51室住过,1942年从香港回上海后,她与姑姑一起搬进了65室(现在为60室),直至1948年。张爱玲非常喜欢这里的居住环境,她说:“公寓是最合理想的逃世的地方。”

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这幢大楼如今也成了读者景仰、文人垂注的处所,大门边最近还挂上了一块大理石牌子,上面写着“市级建筑保护单位”几个字。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女作家陈丹燕在《上海的风花雪月》一书中有一篇对张爱玲所住的常德公寓的描述?押“张爱玲的家,是在一个热闹非凡的十字路口,那栋老公寓,被刷成了女人定妆粉的那种肉色,竖立在上海闹市中的不蓝的晴天下面。从浴室到了张爱玲从前住过的客厅,当年胡兰成到这间客厅里来的时候,曾被它的一种华丽而不羁的气概而慑住,被他称为一种兵气。”“从前,张爱玲是在这里爱上了胡兰成。”“外面就是他们的恋爱和结婚以后总盘桓的大阳台”,“那时候,是日本人在上海的时候,胡兰成为日本人做事”。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旧时常德公寓的内部,每层3户,户型有2室户和3室户。每户客厅较大,安装壁炉。卧室里都有小储藏室和卫生间,厨房沿西外廊布置,双阳台连通客厅和卧室。西面有长挑长廊,既作为安全通道,又兼作阳台。底层和夹层布置4套跃居住宅,每套住宅上下有小楼梯连通。第八层是电梯机房和水箱等用房。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著名的女作家张爱玲(1920~1995年)曾于1942~1947年居住在这座公寓的65室。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1921年生于上海,原籍河北丰润。20世纪50年代初她辗转经香港至美国洛杉矶。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常德路225号康贻公寓建于1942年,建筑面积3031平方米.
民国31年,中国盲民福利协会以美国盖氏捐款创办盖氏沙眼防治所于福州路677号,设置简陋,仅有兼职医师一人。民国35年盖氏返美,该所由市卫生局接办,改为中国盲民福利协会与市卫生局合办的上海市沙眼防治所(简称沙防所),侯学敏兼任所长。1951年初更名为上海市沙眼中心防治所,迁往常德路225号.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崇德路310号近北京西路  部队家属楼。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常德路310号西式小楼,三层四层柔和一起,清水砖拱形窗户,红瓦坡顶,老虎窗。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公示

编号

建筑名称/现使用单位

地址

层数

JA-J-021-V

住宅

常德路310

4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常德路310号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常德路北京西路1510号纪氏花园

房屋主人是原江南公司老板陈咏仁。该宅建于1929年,由当时的建安公司设计,建筑系朝南向,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门前庭院虽小,却是独立式建筑精良的四层花园住宅,属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正面前底楼中央为主人口,内嵌式门廊,并有石阶。在建筑的左侧部分(一至四层)外凸,右侧皇弧形连接在右大山墙外伸部分,三楼是阳台。建筑的东、北角处有次人口,并有外伸门廊,是一幢简化的西方传统建筑。大窗的做法有现代建筑特征,最大特点是后面升起的山墙,形式多见于里弄住宅,故又属中西合壁的风格。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常德路418号居士林原南国大佛寺

中国传统庙宇建筑,红色木门窗,雕饰精美,楼下为佛堂,楼上为讲堂,具有中国传统特色。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6935190000228 上海佛教居士林 民国 江宁街道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常德路418号南厢房赵朴初旧居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6935190000312赵朴初旧居民国江宁街道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上海佛教居士林,宗教建筑。1920年,民族资本家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创办人简照南、简玉阶兄弟投资兴建觉园。1926年,居士简玉阶将觉园的部分舍出,作为佛教居士林社址。建筑3栋,分别为香光堂、金刚道场和厢房,砖木结构,占地面积5109平方米。香光堂和金刚道场俱为中式传统庙宇风格建筑。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1918年,由居士王与楫、沈辉等发起组织佛教居士林,以“集在家善信,熏习佛法,力行善举,弘扬佛教,自利利他为宗旨”。1927年秋起,杰出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居士在厢房居住了20余年,并参与建立了净业教养院。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公示
4B008
南国大佛寺(觉园)
居士林
常德路418号
1924年,(一说1919年)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新闸路1607号培明女中旧址
培明女中,1925年由许君衡女士创办于麦根路(今南苏州河路),几经搬迁,于1936年迁至新闸路今址。同年8月,胡乔木、罗叔章同志先后来到培明女中,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在师生中进行抗日救国和共产主义的启蒙教育,培养发展了第一批党员,建立了培明女中中共地下党支部。从此,培明女中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在鲁迅先生的逝世追悼大会与西安事变的大讨论中,均有培明师生的身影。林杰同学更是在抗日救亡斗争中为国捐躯。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常德路466号培明中学边门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公示

编号

建筑名称/现使用单位

地址

层数

JA-J-040-V

培明中学

新闸路1607-1609

2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310106945190000008 培明女中旧址民国 江宁街道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培明女中旧址校舍为两栋砖混结构的二层西式教学楼,呈东西方位交错分布于校园内,即今天校园内的1号楼与2号楼。两栋建筑的外形风格类似,为砖混结构二层,局部三层。木质门窗,上部红瓦四坡屋顶。外墙面有很深的横向砌缝,并有壁柱作为装饰。南侧主入口有门廊,上为小阳台,白色窗套。内部布局基本对称,木制装饰为主。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校舍为日军所占,学校迁至南洋路(今南阳路)继续办学。抗战胜利后,学校迁回新闸路原址继续办学。1956年学校由私立改为公办,1969年改名“培明中学”。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常德路573号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常德路609号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常德路609-631号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常德路633弄恒德里聂耳旧居 

地址  里弄  式样  建造年份  结构  房屋  
 常德路633弄  恒德里  新式里弄  1923年  砖木二层   80幢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1932年,黎锦晖等人创立的明月歌舞社,在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开办,社中人员包括聂耳租住于常德路(旧名“赫德路“)恒德里65号内,大约有半年时间。聂耳先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作曲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先驱,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杰出代表。他一生共创作了37首乐曲,其中反映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歌曲占有较大比重。除《义勇军进行曲》外,代表作品还有《毕业歌》、《卖报歌》、《翠湖春晓》等。
常德路聂耳旧居为新式里弄建筑,砖木结构假三层,屋前有大天井。房屋内部开间较大,朝南的两个大间并列而立,既宽敞又明亮,西侧还有一个小间。楼梯位于室内中部,带木质的直棂式栏杆。北侧为厨房、小天井及卫生设备等。聂耳的居所位于二层朝北的一个亭子间。

    在聂耳离开以后,此处一直是普通居民住宅,直至今日。
                                            ----文化静安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6805190000023 常德路聂耳旧居 民国 江宁街道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常德路633弄 恒德里  新式里弄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常德路618号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常德路618弄45号.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地址  里弄  式样  建造年份  结构  房屋  
 常德路648弄  致祥里 旧式里弄  1912年  砖木二层   4幢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常德路648弄9号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常德路648弄5号.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地址  里弄  式样  建造年份  结构  房屋  
 常德路672弄  渭德坊 旧式里弄  1911年  砖木二层   5幢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常德路672弄35号.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常德路672弄63号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地址  里弄  式样  建造年份  结构  房屋  
常德路696、680弄3—5号  如升里   新式里弄  1936年  砖木二层   22幢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常德路696弄7号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常德路696弄3号常德路上历史建筑本张照片之上,四张(常德路618号-696号)是二年前拍的,当时以为是修缮或者改造,14年4月7日特意去查看,基本上夷为平地。上海又少了一片有特点的石库门建筑(沿常德路北康定路至南武定路)。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常德路800号上海人民电机厂车间旧址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6805192010098 上海人民电机厂车间旧址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江宁街道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常德路800号曾是上海人民电机厂,经过精心改造,现在已经成为了结合时装走秀、品牌发布和高档办公于一体的地标建筑。以“保留且以修旧如旧”为主、“拆除与新建”为辅的改造理念,将老旧高大的厂房加以休整,尽可能地保留了工业历史的痕迹,同时也增添了一些时尚概念,完美提升了800秀的总体品质。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常德路964号上海市第一中学边门。上海市第一中学原名“上海市工部局女中”,1931年在公共租界工部局华人教育处处长陈鹤琴先生力主之下创办。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余姚路139号市一中学

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公示

编号

建筑名称/现使用单位

地址

层数

JA-J-050-V

上海市第一中学

余姚路139

原建筑3层(现已改造,扩建为4-6层)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常德路1328弄沪西清真寺,位于上海市普陀区境内,是一座始建于民国时期的穆斯礼拜寺。该寺于1990年重建,为建国以后上海市重建的第一座清真寺。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民国10年(1921年)前后,金质庵、马乙棠、蒋星阶与上海清真董事拟定募捐2000元资助该寺,在药水弄内租地0.8亩,续租十年,建造清真寺。民国11年(1922年)7月竣工,共建大殿三间、对厅三间、厢房1间。民国24年(1935年)整修,大殿可容200人同时礼拜,庭院种植花草。民国36年(1947年),教长马人斌倡议募捐修建,并购置原租地产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该寺屡经维修。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该寺于1979年重新恢复宗教活动。1990年,普陀区政府为改造药水弄旧区,决定在常德路拨地2.5亩重建清真寺。
1990年7月4日动工,1992年4月竣工。新建的沪西清真寺,建筑面积N%平方米。它由双心拱门,扇形穹窿顶的两层礼拜殿为主体建筑,与两条走廊辅助建筑相衔接,宣礼塔高达25米。礼拜殿分上下两层,配有男女浴室,讲经堂、教长室、会客室等。前后庭院各有彩色喷泉,院顶饰有6个拱形圆顶,3个装有新月标志。

常德路上历史建筑
常德路北至苏州河南岸,常德路北接镇坪路,故为镇坪路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