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宁路511号戈登路巡捕房旧址

(2014-04-09 18:18:10)
标签:

文化

历史

建筑

杂谈

图片

分类: 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域

江宁511号原戈登路巡捕房位于江宁路康定路,1909年冬,工部局在戈登路(现江宁路)511号,建戈登路巡捕房。曾经该建筑用校舍,现为众多单位办公用房。建筑为专混结构,陡坡屋面,带有折衷主义风格。立面为清水红砖墙,底层石材,竖向线条明显,中间开间采用了贯通两层的巨柱,主立面上多为拱窗,部分窗间墙转角作贴石装饰,门窗拱券等部位的做法保留了近代早期外廊式建筑的特征。江宁路511号戈登路巡捕房旧址建筑为四坡屋面,屋面为粘土红平瓦。屋面凡水为白铁皮踏步凡水,屋面无烟囱,在南立面上开有老虎窗,老虎窗采用白铁皮屋面,窗边为白铁皮踏步凡水。在西立面屋面上还开有一扇天窗。有白铁皮天沟落水及天斜沟,钙塑圆形落水管及水斗。檐口平顶为板条清水平顶无木封檐板但有出檐橼子,刷紫红色油漆。建筑外墙面采用红砖清水墙面,一层~二层窗过梁均为清水砖拱过梁,三层为水泥粉刷窗套。南立面主入口的钢筋混凝土门头及洋松木门和门框线脚等均还保留。南立面有大量砖砌线脚,腰线为水泥粉刷腰线。在山墙上有预制水泥压顶线脚,砖柱顶也有预制水泥压顶。江宁路511号戈登路巡捕房旧址江宁路511号原戈登路巡捕房,2005年被列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名单。

江宁路511号戈登路巡捕房旧址 上海半殖民地租界始于1845年,逐步形成英、美、法租界。后来英美租界合并成为公共租界,设立了统一的市政机构,叫工部局。法租界为公董局。近代上海人把租界里的警察称为巡捕,警察总署称为总巡捕房。二战中取消了租界,巡捕称为警察。江宁路511号戈登路巡捕房旧址(南立面)

江宁路511号戈登路巡捕房旧址
(南立面) 

江宁路511号戈登路巡捕房旧址
(北立面)

北立面无较多的花饰,为普通的清水墙面,只有北立面东西两侧的山墙有预制水泥压顶线脚。北立面底层搭建有阳光蓬。室内原始均为洋松木地板,现在底层铺设400×400的地砖,二层走道木地板上再铺设塑胶地板,教室和办公室内的地坪均为新铺设的实木地板。三层还是以原始洋松木地板为主,东西两侧地板换过,卫生间改为混凝土楼面地砖地坪。据工作人员反映主楼梯在25年前改为钢筋混凝土楼梯,在学校搬进来后铺贴地砖和墙面砖。

江宁路511号戈登路巡捕房旧址
(东立面)一层搭建有一间一层平房,在现在一层有直接搭建开店,一层以上为众多单位办公用房。

江宁路511号戈登路巡捕房旧址
(西立面)无搭建但紧靠边上的房子。东、西立面的风格基本与南立面相同。江宁路511号戈登路巡捕房旧址
(北立面)
该建筑为砖木结构房屋。屋架采用洋松方木人字屋架,洋松木桁条,屋面板原始为洋松。砖墙厚度为1砖半和1砖。室内分隔墙体均为板条墙,洋松木搁栅。有地垄墙。

江宁路511号戈登路巡捕房旧址
(东南立面)
江宁路511号戈登路巡捕房旧址(东南立面)

江宁路511号戈登路巡捕房旧址
(南立面)
江宁路511号戈登路巡捕房旧址

江宁路511号戈登路巡捕房旧址

江宁路511号戈登路巡捕房旧址

江宁路511号戈登路巡捕房旧址

江宁路511号戈登路巡捕房旧址

江宁路511号戈登路巡捕房旧址戈登路巡捕房成员合照

起先巡捕一律由西方人充任,称为西捕。由于西方人办案受到语言等方面的限制,不但费时费力,且破案率不高。于是后来改为允许华人充任巡捕,称为华捕。此后,华捕越雇越多,怕不易控制自1884年开始“进口”印度籍巡捕,上海人称“红头阿三”。这些印度籍巡捕身高马大,满脸虬须,头缠红巾,脚蹬皮靴,曾是旧上海的街头一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