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做事情,都有动机的。你为何要工作?有人喜欢自己的工作,而也有人并不喜欢。尽管不喜欢,可还是要去上班。为何呢?因为这是生活所逼,不去工作,就没有生活来源。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什么呢?当然有学生喜欢学习,善于学习,因为学习不仅给他(她)带来了知识,还有快乐和奖赏。也有人不喜欢学习,主要是学习上有挫折感,没有快乐,只有批评和鄙夷。同样,不管是喜欢与否,学生还是要来学习。为什么?这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也是一种舆论的压力。小孩不读书,往往会被看成是坏孩子,这就是压力。可见,一个人去做事情的动机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兴趣;二是压力。
如果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还能搞好学习吗?不一定!因为除了兴趣,还有压力。压力能迫使一个去做一件事,或者说做好一件事。学生的压力哪里来?不外乎父母和老师。当然后者更有效。所以,我们往往发现凶神恶煞的老师的教学成绩往往比较好。因为她(他)能给予学生足够的压力。压力越大,学生就越学得越好。相反,性格温和的老师给予学生的压力相对要小的多,所以,教学成绩一般不会出类拔萃。一旦遇到垃圾班级,那就更惨了。
老师的“凶”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部分是学识渊博,受学生敬畏,多数是因为严格的管理,或者是严厉的惩罚手段。后者往往就是衍生体罚的根源,同时也是为何体罚屡禁不止的缘故。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很多老师就是靠威逼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其余没有更有效的方法了。老师经常别学生骂“变态”也是清理中的。老师如果不“变态”一点,哪来高的分数呢?这是应试教育的产物。
体育课,学生的动机是什么?同样是兴趣和压力。我们的体育课能给学生多大的兴趣呢?玩是人的天性,否则旅游业为何这么兴旺呢?KVT,麻将馆如此热闹非凡呢?因为玩可以让人分泌某种物质,这种物质能让人感到快乐。我们的学生天生喜欢体育课的,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给与他们快乐,恰恰相反,更多的是一种痛苦。兴趣没有了,还有什么能促使学生去上课呢?只有给与学生压力。初三体育中考是最好的例证。体育老师都希望班主任能出马,班主任督促学生练习比体育老师更有效。为何?因为后者能比前者给予更多的压力。
兴趣是万能的,压力不是万能的。压力只能维持短暂的效应,如果压力之下,最终不能让学生获得兴趣,就会产生副作用。我们不乏会发现,少数凶神恶煞的老师,有时会遭到一些“不法”分子的抵抗,直至最后被学校“冷藏”。
学生失去了兴趣,还能自主学习吗?在压力之下的学习是自主吗?或者只能说是“被迫”自主吧。要让学生自主学习,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能真正自主去学习。如今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前提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学习,在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才能自主去学习。我们很多的体育课上学生自主练习,是真得自主吗?我看多数是属于“被迫”式的自主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