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岂能让“逢雨看海”成为城市通病?

(2015-07-30 22:52:54)
标签:

时评

图片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多地暴雨频袭,逢雨看海已成为城市通病。除了内涝之外,管线泄漏爆炸、路面塌陷等事件也时有发生,拷问着城市的里子7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既重“面,也要重里子    729日《人民网
     读了这则消息,笔者心潮澎湃。为李克强总理在日机万理的情况下,仍心系民生城市安危的精神所感动。特别“新型城镇化建设既重‘面子’也要重‘里子’”,内外有别各有侧重,充满着唯物辩证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指南。既提出问题又分析问题更解决问题。这对于每个城市的防汛责任领导人,落实完善各项防汛责任制,既是一份激励,又是一种鞭策,更是一个希望。
 
    随着季节性汛期如约而至,降雨频率和降雨量趋势猛增,导致我国多地“逢雨看海”成城市通病。就城市防御内涝的防护设施和措施来看,地面上总体可以得到保障,但是有的地下排水设施滞后。也就是说,有些部门在地面上的建设不遗余力,可地下的排涝建设却不断欠账和经济发展形成了倒挂。一旦暴风骤雨频袭,就难免于“看海”,时已成了城市和市民的心头之痛。
   虽然倾盆大雨很无奈,但是危难之际见真情。每到暴雨来临,都会有如下情景:交警、边防民警、排水工、环卫工,冒雨坚守岗位,打开雨水井盖,数小时坚守,生怕行人靠近发生不测;更有市民在大雨中相互帮助奉献爱心,上演了一曲曲动人的雨中情……但是,从另一角度看,这样的爱心场景如不出现,才是城市成熟的应有境界。责任是个定量,一方付出多了,另一方就是付出少了,城市内涝本不该要市民付出各种各样的代价。从容度过汛期,才是市民本应享有的雨季待遇。
  
   追根溯源,从古至今,每个城市都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排水系统,河渠沟坎,自成体系,相互依存。但是,曾几何时,房前的小溪不见了,屋后的小河不见了,城镇周边的河流断流了,干涸了,变成了开发商的楼盘和形形色色的工业区,毎遇到大雨,原先能够承载雨水的江河湖泊没有了。城市排水不及,内涝自然就发生了,规划不科学,建设不合理,才是城市内涝关键原因。
    
其实,排水设施的效能,经济与科技发达与否虽然重要,但看来真的还不到一票决定成败程度,关键还是想不想下工夫研究。正是现代城市建筑的急功近利,导致地下排水工程的严重滞后,城市防洪防灾系统甚至出现今不如昔的情况。想想也汗颜,我们的“神九”已成功完成太空之旅,我们的“蛟龙”已探秘7000米深海——
建套可安然度过百年不遇暴雨的排水设施,那么难吗?
   揭示城市下水道的短板,并非是给城市脸上抹黑,而是一片冰心在玉壶。即然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那么市民理当对此享有知情权、话语权和监督权。城市也应当重新审视自己,重新疑问自己几个问题:能不能把基础设施建设做的更加完善?能不能提高事关群众利益事件的办事效率?能不能把下水道工程质量做的更好?而并非临阵手忙脚乱,事后匆匆亡羊补牢。
    
心病还需心医治。整治城市内涝,需要法律法规的硬约束。让法规制度管理城市内涝才是最可靠的办法。用制度倒逼下水道建设的“良心工程”;让城市的光鲜不仅显现在地面上,更应该在地下,让老百姓能够方便地感受到地下排水系统的“毛细血管”。应通过落实问责和常态机制,让所有的相关者深思:如何群策群力加大投资力度,有效缓解医治“逢雨看海城市通病。
   
“逢雨看海”已成城市通病,虽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起到一定作用,它犹如警钟长鸣再次震醒:“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对城市地下排水系统整改刻不容缓。有关部门要最大可能地把内涝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之中。让我们发扬大禹治水和愚公移山的精神,把“新型城镇化建设既重‘面子’也要重‘里子’”,融会贯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适应新常态。

                      http://focus.cnhubei.com/picfocus/201307/W020130722632855527682.jpg                        (图片源于网络)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485ZH00SIGG.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