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峻】国内别墅发展史

(2011-07-03 12:21:29)
标签:

地产

房产

房产税

房地

房地产

房价

国内经济

黄峻

楼市

分类: 房地产专栏作品

         【黄峻】国内别墅发展史

http://s3/middle/5d08b5a3ha7229d2827a2&690

撰写人:黄峻     中国房地产经济师、房地产专业学者。《企业家观察》、《地产观察》、《房产报》、网易、新浪网媒体评论员、专栏作家。现任境外上市企业董事局主席顾问。早年毕业于国际贸易专业,后到美国接受著名国际不动产投资师(CCIM)Dr.kuo指导。

    谈别墅发展史前,我们先看看什么是“别墅”。 

    “别墅”在国内一直是十分热门的话题,往往让人联想到豪宅、奢华生活山顶或海边的名盘别墅,也一直是顶级富豪的象征。

 那究竟怎么才是“别墅”?平时大家常见的“自建房”算不算?

 在这里我们不妨先从定义、词源入手:现在我们常说的别墅,其实是有偏差的,实际涵盖了国际上两种物业类型:

一种叫HouseTownhouse),如直译过来应该叫“房子”、“宅”、“小镇乡村住宅”,指并非在山顶、海边、江滨,但是有小区的 。包括平地的“联排屋”、“四孖屋”平常我们也称作“别墅”,其正式学名是叫“The grow home”(译为“生长住家”或“适应性住家” ),原创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初版示范单位于19906月由建筑师艾维·福雷德曼(Avi·Friedaman)创造并命名,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校园正式落成,是基于并排住宅的形式设计的,在北美取得了重大成功,为无数年轻家庭所接受,并于1999年获取联合国“世界人居奖”。艾维·福雷德曼被欧美评为“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十大杰出人物”之一,其作品很快地作为一种新型途径投入到大型规模的建设之中,成为一种有效解决城市居住问题方案,在经济性、实用性、空间感上取得了完美的平衡。在90年末,引入到东南亚,国内发展为将其衍生品叠排、联排,加上独联住宅统统称为“别墅”。

其实,如果周边的环境没有高山、湖泊、大江、海滨的,是达不到严格别墅的标准,最多称之为“非普通住宅”、“豪宅”。

另一种叫“Villa”,直译为“别墅”,词源至法语,英语另一种表达方式为“Detachded house,是真正意义上的“别墅”。在中文上,中国最早的别墅是叫“别业”,也就是所谓第二居所。Villa共有涵盖三种意思:别墅、庄园、城寨/城堡,不管如何,这东西都是独立庄园生活的代称。一个庄园和另外一个庄园联起来构成了庄园区,也就是我们现在别墅区的原形。

别墅(Villa)与普通住宅(Partmentcondorhouse)相比,别墅是一种带有品位的住宅,代表一种生活方式和理想除了基本功能相似之外必须有很多不同之处

   1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区别于其他建筑类型的最重要特征,它是与自然景观息息相关的终极住宅形式(如美国的比华利山、北京的山语间、南京的将军山);

   2其次,它是住户身份品位和个性的标志,是“富人阶层”占有的领地,如美国西岸的piemont山,山顶的别墅就比山脚的“房子”要贵5-10倍,差距是十分巨大。

   (3)最后,别墅所在区域的丰富自然景观带给生活上的巨大转变:高山森林也好,江河湖泊也罢,蕴藏其间的是闹市生活永远无法给予的雅致生活方式,在岁月沉积中,别墅方能真正铅华去尽

由此可见,除了具有上述特性的,其他类似产品只可称作“Townhouse”或“The grow house”,与绝对意义上的别墅断然不同。而平时经常见到的在城乡结合部的自己建成的房子,就更不是“别墅”,而只是“自建房”。

而国内现代别墅出现,其实在很早已经开始。平时我们讨论房地产市场,一般以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开始,但是,早在90年代初,国内的别墅已经大量涌现。

90年代初的别墅区,应该说是相当超前、相当达标的。

那时代的别墅,是惊人地完全符合“别墅”定义,地理位置都集中在山顶、江畔、湖边、海滨。

回头看这些别墅,其实都是风景如画、得天独厚,每个选址都是如此标准。

或许,就是这种太超前,国内经济还没发展到现在的高度,城市配套、生活配套跟不上,加上由于国内经济多次大规模宏观调控,以及开发商自身问题、房地产市场管理问题,这些别墅区,当时的命运都是堪虞的,甚至相当多变成“烂尾”。

我们试着回头看那时的房地产市场,当时的房价在“千元”档次,大部分人还是住在单位房、公房、农村自建房的时代,住商品房的比例很小。我印象中那时老百姓对物业管理都无法接受,买个房子还要不用叫物业管理费。当时别说汽车,有部摩托车已经算“牛”。

所以,上述那些别墅区开始基本上是外地国有企业小金户、港澳台同胞购买为主,还有极小量当时的个体户,也有相当部分最终由开发商抵债给银行、国有企业、承建商。可想而知,真实入住率是有多低。

随着当时的每次的宏观调控,都直接导致大量房地产开发“烂尾”。要知道,过去的所谓“调控”,由于对于市场经济的经验、管理方法等处于初级阶段,真是“一放就乱、一抓就死”。那时候很多房地产开发,基本银行信贷依存度相当高,而银行贷款“相对灵活”,重复抵押、无抵押、评估不严谨等是普遍存在,很多房地产开发项目,由买地前开始已经是信贷。

当宏观调控一来,信贷重新审查,很多项目就出现问题。而那时代的“别墅区”项目都比较大型,交通、生活配套投入很大,往往最容易成为调控的牺牲品。

现在我在回看那时代的别墅区,也佩服当时的超前、独到的“远景规划”、大胆设想。

时过境迁,到90年代末、21世纪初前,别墅区又再次卷土重来。那时城区较为典型是一些中小规模的小别墅区,虽然在严格定义下都算不上真正“别墅”,但是已经是当时高端的豪宅。

估计真是由于这些小区没有严格遵从别墅的定义,没有选择自然环境非常好的地方,而是选择在城区,所以,最后基本都是买给用家,至今还是入住率很高。

到步入21世纪前后,一些大型的、符合严格定义的别墅区开始增多。

到2005年前后,各种各样的别墅群如雨后春笋在国内出现,几乎每个大型开发商都有一个代表作。别墅区基本围绕山、江、湖泊、海滨而建,无论是在自然环境的保留、塑造方面,还是生活便利上,都与过去完全不同,做到面面俱到。

由于严格定义的别墅区都要周边环境优美独到,所以别墅区的规模就不能小。越是小型的所谓“别墅区”,越是不能保障日后大环境的维护,也无法真正形成生活模式。所以,现在的别墅区都是动辄数百亩,或者与大型楼盘连通,做到在高品位的别墅形式之余,不失生活便利性。

在现在的别墅区建筑设计方面,也是越来越考究。而别墅市场是住宅房产最高端产品,竞争也是相对高级别,所以,出色的别墅区,无论是选址、园林设计,到小区布局、建筑设计都是竞争条件。不少别墅区都不惜高价聘请海外名师,以提高整体素质。对于这点我是相当看重。因为别墅区不同于普通住宅区,其要求有其独特性,而且相当高。现代的房地产市场在国内出现毕竟时间很短,其实,无论是城市规划、道路建设,还是现代建筑学、设计装修,都是由西方社会引进,这点我们必须明白。就像海外很多大城市、著名城市,它们的城市规划设计框架已经动辄百年计算,现在还是运行很好;很多百年建筑,现在看来还是经典。而国内目前的规划设计到建筑设计,还是相对原始阶段,这些与教育方式、自身阅历、思想层次、见识不可分离。因此,对于别墅这种住宅最高端产品,还是要最高要求。这点就像汽车行业,如果是一般性普遍产品,我相信比亚迪、吉利已经可以达到很好使用要求;但是,最高端产品呢?我不认为宾利、迈巴克这类会让长春汽车厂制造的。毕竟目前国内与国际上,在高端产品上还是差距很远,虽然在普通产品上或许已经同步。

别墅,作为住宅市场上最高端产品,消费群体也是面向社会高端人群。近来很多舆论对于别墅偏向负面的看法。其实,市场上产品千差万别,有低、中、高端是合情合理的。曾经亲身听过一个“领导”说“哇,像汤臣一品卖到十几万一平米,某某别墅卖到二十万一平米,老百姓怎么购房呀?!”我是相当佩服他的“智慧”,难道老百姓都要住“汤臣一品”、山顶别墅?房子也是商品,就像每人都有手表,但是现在很多几十块钱的手表卖呀,你为什么一定要理会有几百万的名表?别墅的价格其实根本不会严重冲击到普通住宅价格,就像百达翡丽卖再贵,上海牌手表还是那个价。

由于别墅是高端产品,自然在国内出现很多“山寨”。大家千万要注意:一些城乡结合部的自建房、自建屋与别墅是完全不同的;而一些小得可怜的所谓自称“别墅区”的,既没有环境,也没有规模的,也不要上当,充其量这些只能是“自建房群”、“独立屋群”,千万别被忽悠。这些产品往往“充别墅”,而且还想卖个高价,消费者要小心,无论投资还是自住,这类“四不像”都不是首选。当然,一些城中富豪自建山庄一样的大宅就不同,那也是另一种别墅形态----庄园。

别墅发展史,经历了早期兴旺都暗淡,现在又再次快速发展。现在的别墅,已经与早期的不同,无论是市场环境还是消费观念,现在已经越来越成熟、有序。

    近年国内市场的别墅也由买方市场步入卖方市场,土地供应日益紧张,政策上由限制到禁止,使别墅(villa)的供应量大减,由此,真正符合别墅定义的山顶、江滨、海边、湖畔的高端别墅,价格还是会在日后不断走高。而那些“山寨”版产品,虽然目前可以“充”一下,但是,随着房地产市场不断成熟,这些产品经历一段时间后,无论是环境维护、小区管理上问题会越来越多,慢慢就会与真正别墅距离愈来愈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