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财经房地产市场决策层房价欧洲房产税中国 |
分类: 房地产专栏作品 |
住宅的市场已转观望
下半年将进入调整期
近期决策层继续加强对房地产的调控,具体相关政策有:(1)北京等大城市着手清查保障房欺诈行为,对于骗取保障房的一经核实勒令退房并且五年内不得再申请;(2)国务院 5月31日同意发展改革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推动房产税改革和治理地方财政问题;(3)国税总局6月3日发布《关于加强土地增值税征管工作的通知》,除保障性住房外,东部地区省份预征率不得低于2%;(4)住建部6月4日发出通知规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中居民家庭住房套数,应依据拟购房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成员名下实际拥有的成套住房数量进行认定。
“两会”之后,决策层密集地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均是在国内历史上所罕见的。房地产市场一时间风声鹤唳,成交应声下挫,资本市场一路下挫,民间资本大量“蒸发”,颇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不少舆论说“房地产市场不懂政治心”,总理在“两会”上高调阐述了必须稳定房价,并将其上升到政党存亡的高度,但话音未落,地价疯涨,房价疯涨,迫使决策层出手稳定楼价。其实,个人愚见,并不是发展商不是“不懂政治”,而是政策的颁布实施是有一个时间性的,国内市场涵盖面广,经济层面落差大,不能认为政策的颁布实施早上出台,晚上房价就降下来。市场的发展是有其自身规律,09年的房地产市场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年,发展趋向是有很强的惯性的,所以出台了调控,还有“惯性冲高”。另一方面,其实目前房地产市场上开发商主力不少还是国有企业、国有控股的房企,所以单纯认为是开发商“不懂政治”,认为“让决策层生气了”是浅薄的看法。
但,目前的调控出招花样繁多,但是具体力度并不是很大。已出政策重点放在两个方面:切断投机炒作的贷款供应和打击开发商囤地。尽管这些措施对部分当事人有重大影响,对房市的整体大局其实心理冲击大过实际打击。近期决策层的“打房”、“打击囤地”措施示警作用大于实质打击,意在为普通老百姓关心的住宅价格降温。其实,细心观察后可以看出,目前房地产新政已在放缓,决策层心态由“全力打压”转向“观望前期措施效果”。
个人看法:由于2008-2009房地产建设期、存量消化问题,短期内住宅的房价突然大跌机率不大,但下半年新楼盘的住宅将较为大量涌现,住宅市场将进入调整期,房价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回调,90平方米及以下部分的住宅回调压力较小,估计在5-7%以内;90-120平方米住宅压力也不大,估计在10%以内;150-200平方米市场较为尴尬,但不排除部分豪宅价格坚挺,但一般的非品牌“产品”就很难出手。预估温总理的“慎防经济二次探底”中所述的2010至2011年“探底”,将是包括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的重要利空。其实按本人愚见,如果正确解读“慎防经济二次探底”,就是目前已经出现经济二次探底的趋向或讯号。
在房地产新政的密集推出后,导致了房地产市场中以住宅的交易数量下挫最大,部分城市住宅房价下跌。不过,目前的资金处于离场观望状态,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资金是受到损失,但本身并没有在跌市中被完全摧毁。而且随着一个“负利率”时代的来临,加上市场上越来越担心“经济二次探底”,储蓄搬家情况估计会愈演愈烈。在央行全面大规模回收过剩流动性之前,房地产市场的潜在购买力应该会维持在较为强的水平。
另一方面,全国来看,一手市场房源不足,也是当前房地产市场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其实在宏观调控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夹击下,多数开发商在2008年陷入流动性危机,几乎没有甚么新动工项目。至2009年上半年,开发商纷纷趁市旺而出货套现。建设不足加上出货过快,导致去年下半年开始新盘供应严重不足,导致一手市场“待价而沽”,带起了房价的一轮“干升”。 估计现在的全国重点城市、三大板块的新房源的库存仅相当于2009年3-5个月的销售数量,这与2008年10月时相当于23个月的销售量,形成鲜明对照,也是2010年初房价飙升的一个基本面原因。而开发商敢于“捂盘”的另一个原因,是“不差钱”。在2009年至2010年初一轮超预期的高价劲销后,开发商的现金量处于近五年来的最高水平,令他们有条件“吊高来卖”。
个人愚见,住宅部分的房价会在高位振荡,突然大跌的可能性不大。房价会在“政策打压”与“供应短缺”之间拉锯、中央与地方之间博奕,房地产投资资金会在恐惧与贪婪之间徘徊。而且,由于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和深化,决策层对增长突然失速的担心越来越重。面对外部局势的不明朗因素,加上对多方面调控可能造成的复合效应有所顾虑,房地产新政已经放缓,政策心态也由“全力打压”向“观望效果”偏移。
然而进入下半年至2011年初后,房地产市场估计会出现新的变局。估计下半年开始,新盘便会成批涌现。由于调控政策紧锣密鼓般地推出,开发商也会抱着“入袋为安”的心态,尽量套现。下半年新盘推出的时间可能早过预期,数量可能大过预期。房市供需的天平开始失衡,房市这才会进入调整期。目前房市购买力中,有相当部分为投资性需求。其实,投资与投机未必可以划等号,这是经济基本常识。
其实关系房地产市场最重要的因素,本人觉得不是政策调控,而是国内外经济情况。目前国内经济发展三驾马车:投资(包括房地产)、内需、出口的情况并不乐观:“内需拉动”一词好像舆论现在不提了,因为的确很难;出口方面我国最大的“VIP客户”—美国和欧洲,现在自身难保,看来也是没希望出现增长,而且很可能大幅下滑;那么剩下的投资(包括房地产)这个唯一“发动机”,因为2009年4万亿救市已经是财政上的千钧压力,估计2010-2011不可能再有加码的国家宏观投资,那么,“慎防经济二次探底”现在看得明白了吧。
因此,房地产市场中的住宅市场,估计会在市场复杂的博弈中向淡。但房地产市场上不离场的资金很可能转向商业房产、别墅等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