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河自驾日记之三:莫旗的达斡尔民族博物馆

标签: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尼尔基民族博物馆嫩江 |
分类: 走遍中国 |
漠河自驾日记之三:莫旗的达斡尔民族博物馆
离开扎龙,沿原路返回齐齐哈尔,重上绥满高速后,折而向北上S19嫩泰高速,到讷河市下高速,向西行驶约30公里,过嫩江后,即到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简称莫旗)。从扎龙到莫旗,全程200多公里。
这就是内蒙古自治区与黑龙江省的界江嫩江。莫旗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下辖的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是全国惟一的达斡尔族自治旗,因境内有莫力达瓦山而得名。莫力达瓦系达斡尔语,“莫力”为“马”,“达瓦”为“山崖”,“莫力达瓦”即“骑马才能翻越的山”之意。
嫩江桥头有两座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标志着进入了莫旗。“达斡尔”是达斡尔族的自称,意为“开拓者”,最早见于元末明初。也有“达斡尔”是“长宫”、“原来长座位置”的说法,是达斡尔人对先人建立的“辽国”和“长国”的宫廷生活的怀念。我国历史文献中有达呼尔、打虎儿、达瑚里、打虎力、打呼里、达乌尔等不同音译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一定名为达斡尔。
嫩江上游有个大水库,下游水不深,很多人在水里嬉戏。达斡尔族人口共有13万多,生活在莫旗境内的不到3万人。达斡尔族有自己独立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只能靠口述来传承历史,清以前的历史无法考究。
莫旗的政府所在地为尼尔基镇。尼尔基为达斡尔语,即“繁荣”的意思。1998年8月8日,达斡尔民族博物馆在尼尔基落成,以较大规模、全面系统、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达斡尔族的过去和现在。
根据达斡尔族传说及达斡尔人与契丹人生产、生活、习俗、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史学家大多认为达斡尔族属辽代契丹的后裔。几百年前,一支契丹军队来到这里修边堡(边堡是达斡尔特有的词汇,是一种类似长城的建筑),并在此定居下来。这支军队的首领叫萨吉尔迪汉,就是达斡尔族的祖先。所以,博物馆内塑着辽国国王耶律阿保机的塑像。
博物馆总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分民俗和成就两个展厅,现只开放民俗厅,面积800平方米。民俗厅分为历史经济与民俗风情两个分厅,其内容分为历史、经济、村落家园、饮食服饰、文化艺术、民间工艺、民族体育、敖包祭祀、婚丧嫁娶、宗教信仰等13部分。下面为展出的部分实物:
满蒙文书籍
辽代的马鞍配饰
瓶壶容器
辽代的双鱼辽三彩(仿制品)
辽代的鸡冠壶(仿制品)
桦树皮盒
蓝花磁盘
清代的郭氏族谱
清代的马鞍、马镫
酒盅、烟袋、火镰、猎刀
锡壶、托盘
梳妆盒及饰物
婴儿摇篮
长木面盆
木臼、木桌
清代的帽盒
弓箭(复制品)
清代的鼻烟壶、玉扳指、骨扳指、玉玛瑙烟嘴
1989年出土的清代色尔衮将军的衣帽遗物
木箱
猎枪
柳条筐
清代的银秤和柳滚斗
车毂
清代的油瓶、陶壶
纺绳工具
木钻
清代的雕花门板
历代的铜镜
马甲
清代的裤巾
清代的珊瑚帽
清代的女式獭皮帽
貉皮帽
女式帽箍
围鹿棋
犴皮靴
其卡米(狍皮靴)
棉布袜、手工布鞋
第四纪更新世冰河期的猛犸象臼齿
达斡尔人骑马的造型
达斡尔民居院模型
当代的达斡尔族各种服装和饰物
达斡尔民族博物馆不收任何门票,游客可以随便入内参观。在展览中,看到了很多从没看到过的北方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用品,很是开眼界,感觉这样的展览还是很有价值的,如果有机会最好去看一看。另外,莫旗还有达斡尔民族风情园等旅游景区,因时间紧迫,我就不能全部游览了。
前一篇:漠河自驾日记之二:扎龙鹤乡
后一篇:漠河自驾日记之五:大兴安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