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河自驾日记之二:扎龙鹤乡

标签:
扎龙鹤乡湿地齐齐哈尔徐秀娟 |
分类: 走遍中国 |
漠河自驾日记之二:扎龙鹤乡
从铁人纪念馆向北上G10绥满高速,向西行进130公里到齐齐哈尔市,下高速后再沿乡道向东南行驶约30公里,就到扎龙。
扎龙目前的建制为镇,归齐齐哈尔市铁锋区管辖,其名字源于境内的扎龙屯。“扎龙”,一说为达斡尔语,为“落雁”之意;一说为蒙古语,意为“大雁飞过的地方”。
扎龙位于嫩江支流乌裕尔河的下游,乌裕尔河到此失去河道,漫溢成大片沼泽,苇丛茂密,鱼虾众多,是水禽理想的栖息地。
扎龙湿地生态保护区是中国著名的珍贵水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100平方公里,主要保护对象是丹顶鹤和其他野生珍禽及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现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最美的湿地之一。
扎龙湿地生态保护区的门票65元+电瓶车票10元,共75元,按说也不算贵。从停车场大门进入景区后,坐电瓶车到达这里,开始参观。
进入扎龙景区后,能看到的也就是一条河和一片芦苇,而这些景色,在大庆到齐齐哈尔的路上全是,所以,感觉还是很有些不值得。乌裕尔河在此河面宽阔,又称扎龙湖,现在为了跟鹤扯上关系,又附庸风雅,改叫仙鹤湖了。
水上有船,岸上有路。既可以坐游船,船票50元,也可以在岸上的木栈道漫步。
透过芦苇丛,远远地看到一个鸟蛋一样的建筑,据说那是鸟类观察站,鸟蛋上有四个小窗户,就是观察的窗口。
这天是周六,游人很多。随着人流,沿着水边的木栈道一路行走,慢慢走到了大鸟蛋的跟前。
满眼是一望无垠的芦苇丛,东北的天空如水洗般地清澈,太阳无遮拦地倾洒到人的身上,刺得睁不开眼睛。
木栈道的尽头是放飞岛,就是丹顶鹤的放飞区。其实,在游览线路上是看不到仙鹤和野生鸟类的,为了满足游客看鹤的欲望,景区抓了一批鹤关在笼子里,每天安排数场放飞表演,每次放飞丹顶鹤20只左右,每次放飞的持续时间也就两分钟左右。我走在路上时,远远地看到了放飞的鹤队,等走到跟前,工作人员已经把鹤赶回了笼子里。
放飞岛与游客的看台之间有此水相隔,水很净很美,中间还点缀着睡莲。据说上午有两次放飞时间,第一次是9点半,第二次是11点半。我不想在等待中耽误时间,也不认为观看这些失去自由的鹤的表演是多么大的享受,所以决定返回。 放飞岛的旁边有一个高高的土坎,成为观景平台,登临其上可以远观周边的风景。
湿地里是难得看见树木的,这几棵小树在芦苇丛中可谓标新立异,鹤立鸡群。
返回时近距离地从大鸟蛋下经过,这么一个好的景观好像不向游客开放。大鸟蛋的南部有笼子,笼子里有鹤可供游客观看。
在扎龙鹤乡,流传着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美丽的女大学生,叫徐秀娟,她的父亲是扎龙自然保护区的一位鹤类保护工程师。徐秀娟小时候常帮着父亲喂小鹤,潜移默化中也爱上了丹顶鹤。徐秀娟常年累月与丹顶鹤生活在一起,许多鹤都成了她的朋友,其中有一只丹顶鹤总是喜欢粘着她,她叫它“赖毛子”。有一天,有个割芦苇的人突发盗猎之念,当赖毛子毫无戒备地接近他时,突然一把抓住了它的脖子,欲置它于死地。幸好路经此地的徐秀娟听到它凄惨的叫声,不顾一切地冲了过去,与那个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才让它捡回了一条性命。从此,赖毛子对徐秀娟更亲热和依恋了……
徐秀娟大学毕业后,留在了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盐城自然保护区是丹顶鹤的主要越冬地,如果能在那里建立一个不迁徙的丹顶鹤野外种群,那将是保护濒临绝迹的丹顶鹤种群的一个重要突破。为了事业,徐秀娟含泪挥别亲人,不远万里前往盐城。作为礼物,她还带去了两只丹顶鹤。有一天,平常规律性很强的这两只丹顶鹤在天黑之时没有按时归巢。由于担心它们发生意外,徐秀娟连着找了两天两夜。可谁又能想到,她在寻找它们的过程中,滑进了沼泽地,再也没能上来。
生命的脆弱总是让人很是无奈,一瞬间的别离,也许就是一世。当这两只贪玩的丹顶鹤飞回时,再也见不到曾挽救过它们生命的徐秀娟了,它们只能在她的身边徘徊,不停地低下带着红冠的头,用长长的喙整理着她湿淋淋的衣服……也许因为失去了这么一位好朋友而感到自责,从此以后,这两只丹顶鹤再也没有夜不归宿。当徐秀娟的遗体下葬在保护区的滩涂上后,它们总是爱站在徐秀娟的坟头上“嗝啊……嗝啊”地叫,似乎是在向她倾诉心中的思念。
更令人吃惊的是,从徐秀娟去世的那天起,远在扎龙自然保护区的赖毛子突然变得郁郁寡欢,“茶饭不思”,总是一天到晚地朝着南方悲鸣,不久后,也无疾而终……
后来,这个故事被音乐家知晓了,写成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歌名就叫《一个真实的故事》,经歌手朱哲琴演唱后,在人们中广泛流传传唱,经久不衰。
前一篇:国足VS叙利亚足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