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millionaire
millionaire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70,762
  • 关注人气:2,24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行业进入壁垒分析(1)

(2010-01-06 08:07:21)
标签:

银行业

招商银行

股票

持续竞争优势

  看看美国的经济发展就知道,银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还有很多可变因素,可能变成富国的传统存贷+中间零售业务银行,也有可能变成具备高杠杆的投资银行,也可能都不是,中国银行业与美国不同的地方很多在于政府管制(虽然美国银行业也不是完全自主的),银行业的行为过多的被政府控制被我认为是不利的因素,想想如果在美国,去年初市道很差的时候是没有人敢放贷的,中国却创历史新高的放贷量,然后接踵而来的就是呆坏账的担忧。银行业成立以来肩负着平衡经济的元素,在市场低迷的时候货币供给增多,在市场疯狂的时候收紧银根,这一方面使银行业的周期性趋于减弱,另一方面,受过多指令管制的银行业可能得承受更大的风险。
  我青睐招商银行,而不看好国有四大银行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体制上的原因。第一,体制上的原因使他们在调控中必然得扛大梁,也使他们蒙受的损失更多,尽管到最后可能得到的援助最多,但很可能得不偿失,我想任何人都不会想靠援助能得到超额利润,而且银行业投资最应注重的应该是风险因素。体制原因使人不能从经营策略上看到这个银行的风险管理有多强 第二,体制的原因使他们在别人奔跑的时候仍然在睡觉。虽然网点、商誉等因素使他们还在这个市场的前缘,但笨重的身躯习惯了吃饭睡觉的生活,虽然有奋力猛追的可能,能不能比得上在竞争中生存的企业股份制商业银行我表示怀疑。
  进入壁垒
1 规模经济
  银行业的规模经济主要体现在完善的网点上,加入世贸时炒的沸沸扬扬的外资银行在国内并没有见到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外资银行的网点未见铺天盖地,在无产品差异,低转换成本的条件下,在中国不需要考虑银行破产及存款利率差异的条件下方便成了存款的吸收能力的首要因素。跟其他行业不同,规模经济并不意味着可以能以更低的利率吸收存款。
2 产品歧异
  现在绝大多数银行是在做同一件事情,存贷差几乎是唯一赚钱模式(从另一个侧面看,做无差异化的多个大象企业能同时盈利就说明这个市场的巨大),招商银行在中间业务的大力发展使他比别人有先走一步的优势,而且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体制使他灵活性更大,持续发展的中间业务是我投资招行的重要看点。而中间业务比存贷更有发展潜力,金融服务业务及表外业务更具有低风险高收益的特性,也使招行更具有泛消费类性质。也使招行有区别于其他银行的产品歧异。
3 资金需求
  政策规定10亿元的自有资金能对小资金构成进入壁垒。
4 转换成本
  对于借贷企业只有很低的转换成本。由于最低贷款利率的规定,大规模借贷的利率几乎都设定在最低贷款利率上,使银行业的同质化更为显著。也使得借贷几乎没有转换成本。
5 获得分销渠道
  其实几乎永远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获得足够的贷款途径并不是银行的任务,关键是处理风险,获得优质贷款供给的能力,所以分销渠道并不能形成进入壁垒。
6 政府补贴
7 政府政策
  目前除了国家政策性银行,四大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农信社等),只有地方政府主导的可以开设银行,国外银行进入中国还得收资本规模等诸多限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