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不知你曾否听说过它的名字,这是一处被世间遗忘百年的故地,而它硬生生地长成恍若隔世的桃花源里。遗世独处,远离喧嚣,让太多世人都摸不着地的小镇。这华夏古国唯一的水上古城,它却活生生地漂浮在五百里融江的一片绿洲。丹洲水城,桂北曾经延续四百多年的县治。没有那鼓躁一时的古城喧嚣,有的是它那隐士般的宁静,令人久久回味的苍旧遗韵......。
这是一处连路都没有的古城,除非你渡船而入,或是凫水而登......。走进了旧村落,随意一眼的残亘断壁,都能斑驳了那古朴记忆。老街上袅绕的烟火气,滋出那原生态的农家美味。房前屋后满眼的沙田柚挂满枝头,果园处处飘浮着芳香......还有村外静静流淌的清澈江水。你都无须多加一笔美化,它就这般静好,差一点都令人窒息了。随便在村头的街角,就选了一处落脚点,阴雨濛濛的傍晚,那有些微亲情相连的“汀州客栈”,却是清晰可见。一番寒暄,几回话语之间。意想不到,孤独飘落这千里之外,僻壤异乡间竟然有了老乡见老乡的亲切。这一宿,伴着那蕉林夜雨的霖霪,枕一江秋水的轻吟,那安然入梦的游子,睡得分外香甜......。
不知天亮许久,晨间依然轻霏濛濛,夜雨把洲上老街的石板浸渍得发亮......走出客栈,那一眼有些朦胧的城楼影廓,些许有点悸动。这高耸伟岸的“欢雷门”,曾是怀远古城的东门。沧桑而古旧城亘,却默默见证过四百载兴衰过往......走进城门,一碗热腾腾清汤米粉下肚,便四处游荡。这孤岛老城,褪去游客蜂拥而至的纷扰,可贵的这般恬静清幽。一个空荡荡的宁静清晨,仿佛能够回归最散漫的岁月时光,余生很长,说不定有多少回能潜入迤逦梦境。
四面环水的丹洲,岛上遍布明清的古迹遗胜,随处可见那久远流传的淳朴民风。随意一转身,不小心就闯入那处别致的庭园,几分江南园林的风韵。好几个进深的院落,却常常空寂无人,留下的那毫不掩饰的幽雅和文彬。小小岛城,偏偏安放这宏大的丹洲书院,如此情境极为罕见。也别看小小书院,那曾经琅琅书声,引来著名社会家费孝通也来留教年间.....。
循着古老的历史轨迹走去,这曾经的怀远县也消失了好久,在古城中这不起眼的街角,这豁然开阔的小广场上,那座有些遗风的歇山式建筑,便是旧县衙门的遗址。说起这三江县前身的怀远,在你流露出将信将疑的表情中,可以追溯到四百多年前的明朝万历年间......。在“欢雷门”后有导引牌,明白地写着“三江县体育场”,好奇地寻找过去,只是那绿油油的一片菜地。这远离尘嚣的丹洲,就许多这般令人意想不到的感叹和惊奇......。漫游在古城的小街上,那窄窄而悠长的街旁,高挂灯笼的砖木楼房好有古韵,蜿蜒的青石板路整洁而明净,许多人家门户前挂着腊肠熏肉,那织编的竹篮装上金色柚果,屋檐下就摆着自家农地的土产,仿佛是一副热情好客的表情......这里没有王婆卖瓜的吆喝,也没有讨价还价的喧闹,一切都主随客便。
这一处像散落于江上的沙洲明珠,宛若是翠影绿荫掩映的大果园。丹洲这方,最值得一提的沙田柚,孤岛上盛产的果子味甘蜜香,名气远播......走出这明代遗迹,古老苍郁的北帝门外,那是村头密密匝匝的果林。弯腰穿行在硕果挂满枝头的林间,那慕名而来的“福建庙”,竟然藏在柚香飘弥的果园中。这正维修中的“闽粤会馆”,虽满眼凄凉残落,丝毫难掩那当年气宇轩昂,华丽堂皇......沿着北帝门外那爬满虎耳草的斑驳城墙,那细雨绵绵中的残亘,没有当年的威严。这沉苔含翠的苍旧,却有此时最美的样子......福建街顺着残城墙根走向,已经看不出那一丝闽味,但古早时东南各省的大多移民迁客确实聚居于此,非常使人惊奇一番。
街尾河滩上,浓荫掩映下有老榕古渡,江岸亭阁下,稍憩片刻......享满园果树飘香,尽情消受古城的恬静幽雅,还有江上潺潺流动的无尽风光。此情此景,还真有留下作一回丹洲“福建人”的遐想......。这大当午时,雨歇了。透过烟尘的阳光淡淡地撒在这古城,古街,古渡,浸染出那浓郁文韵,还有古朴色彩,格外入仄。仿佛只一阵功夫,轻易就酿出醇厚的岁月余味......也难怪来了都不愿走,都说丹洲这岛,斑驳了千年时光的深邃,恰好安放自我,兀自静好。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