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也不知,是先有柳宗元看中这里山胜水秀,于雷池畔筑台祭天祈雨,从此“龙雷胜境”传为后世佳话。或是前有柳州八贤之张肿看重这边幽雅清静,诗兴勃发,题刻摩崖诗铭:“山下清泉出,林间百放来。寒云如可卧,不必问蓬莱”,往后便是那“龙潭胜境”犹如仙境一般美妙,传世流芳......。那明代名仕罗之鼎索性把书斋《侧山楼》建在水岸,终日伴烟雨朦胧,山岚氤氲,阅尽书卷无数......足见这秀美静好的龙潭,自古受世代柳城人的青睐,深深惜爱在心。
即便没有明媚的阳光,那阴郁的云层笼罩着傍晚的天色,但一走进龙潭胜境,那满目青翠,秀峰碧映,一派清净山水,令人顿觉神怡逸静。那微微清风吹拂过脸颊,青山含水,近翠远黛的清新气息,沁人心脾,仿佛也能醉心洗肺。虽不说那蓬莱有过多么缥缈的仙灵,眼前的这一份静美,这一番娟秀,你也不得不赞叹这龙潭胜境的如此灵动,这般宛然......。
来这不收费的景区,更显大自然慷慨的天赐。一眼望不断秀峰翠岭,都是喀斯特构造的奇峻。山体尽皆被绿植包裹,那绿润得仿佛一捏也能嫩滴出水似的。那些数不清的水景,清澈碧透,止水入镜,映衬出海市蜃楼般倒影。使人恍惚时,都在水幻仙界间逍遥游荡......。穿过林荫深深的绿径,最先来到了池畔的“雷塘庙”,据说这是龙雷二神在此司掌雷雨。庙下坡的密林中,筑有石砌两重的圆形祭台。咫尺之间,那雷山绿荫掩盖的绝壁下,这一股汩汩不绝的清泉,积水成潭碧澄照人,便有“雷塘”“雷潭”两池相通,肇始了“龙雷胜境”万年不衰的盛景。漫步在奇妙的幽境中,听听那池畔的水声鸟鸣,看看谷坡绿草茵茵,那纵使有过多少忧郁情怨,也会瞬间随之消散......这般神妙,如若按时髦网络言语,那是很治愈系的。
那龙雷两潭的清泉,没有落珠溅玉,只是暗河相通涓涓地流淌,汇入那相近的大龙潭。这静谧而幽深,隐秘且清丽的大龙潭,清莹碧透,澄澈明静。沿岸垂柳点水,环湖古榕浓影,一派宁静幽雅。从当年张翀垂钩的遗迹“张钓台”观鱼浅游,那大龙潭内湖畔有花间幽径环绕,可行至那古祈雨碑文亭前。读柳宗元亲撰的文字,发一番怀古幽思。再移步花径往前,便到了阅尽春秋的侧山楼前,仰读那悬崖上的“人间仙境”“江山如画”......等等石刻题铭。面对这真山秀水,如何华美的辞藻,也显得苍白无语,突然间,竟觉得这些文人的浅薄可笑。
通过那雷山崖下的“八龙喷雪坝”,大龙潭便连接起这眼前波光粼粼,宽旷浩渺的镜湖。听那湖上游艇传来的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那心底仿佛被清泉浸润过那般,瞬即纤尘不染。望这环绕湖畔的二十四峰,翠岭叠嶂,如画如屏。无论那卧虎山,或是这美人峰,孔雀山每每......。不一而尽。都是那般形态各具,拔姿独秀。不管是牧童山的“牧童横笛”,还是仰狮山的“青狮戏球”“美女照镜”云云......不一而同。或擅以形似,或长于传说,胜名妙具,神形毕至。湖对面的龙山上,林荫翠影间那亭阁飞嵌,薄云飘绕时,宛若有仙山琼楼幻景隐约。虽至暮秋,那座座葱郁峰岭倒影在摇曳的波光间,那般美韵,别有几番春江山水之相似......。
沿着镜湖右岸林荫步道,且走且吟,曲径通幽,渐入佳境。树静风止时,那山水一体,丹青流韵,眼前宛然水墨书画一卷。微风徐徐吹来,满湖涟漪荡漾,风生水起,耳畔犹如诗曲浅唱几行..
走到公园深腹,那春花岛上的观湖亭,转身抬眸一望,那有高峙龙山崖上的“剪风亭”影。跨过那横卧镜湖的三孔桥,顺着伏虎岩下的环湖游道,随前头两位衣裳艳丽侗姑俏丽背影,一直走到那风雨桥畔的“侗乡深处”......。这乡野韵致的地方,其实并不是那真正的民族村寨,在这里汇集许多民族风情的展示景点。龙潭胜境,这一处位于柳州市区南缘的国家4A级风景区,不仅是秀美的喀斯特地貌的山水自然风光,更融入广西本地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的文化元素。不仅有风景迤逦,吸引人们观赏游览,而且是文化多彩,诱惑游客休闲体验。
还是因为时间匆匆,没有能去遍那绿荫深处的“壮乡”“瑶寨”,还有那“苗山”“傣村”......。走过这七墩的“风雨桥”,这颇有“程阳桥”风韵的长桥,一看似曾相识燕归来。桥的这头,那是漫坡绿草如茵,几簇墨绿修竹点缀的春花岛。不知觉中,天色渐渐暗淡了,急急又过那三孔桥,沿龙山下的滨湖小路,穿过椰影婆娑的草坪,就出了龙潭的北门......一步之差,又是华灯影绰,红尘喧嚣。
2021.10.30 游后随笔于 广西柳州市柳南区南天大酒店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