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2023-12-28 06:40:08)*1.“至高事实”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各要素的碰撞交融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化变异。
康德说物自体时和黑格尔说绝对精神时“至高事实”还因为他们各自的直感,那时还没形成样状。是后来的量子实验提升了人们对“至高事实”的认识,使之变得更具体更形象也更可把握了,神是什么的问题同时也就比过去更好回答了一些。
当前“至高事实”虽然仍然呈无边无际性无所不在性,但是它的神迹已通过量子实验有所显示,我对“至高事实”的理解就是由量子实验提供的。
量子实验为人们提供了“至高事实”的蛛丝马迹,我认为是个非常有功德的实验。
可以预料,今后人们对“至高事实”的理解将沿着量子这个路径继续向前伸展。
2.解释一下我为什么这样定义“事实”和“存在”?
你那天疑问“偶然能不能让事实无效?”,觉得你发生了概念纠结。思考怕纠结,意识停顿发生游移空转可是大忌,想了想觉得还是应该大致解释一下我对“事实”和“存在”的理解,就这样解释了——“事实”与“存在”的区别,“事实”无法否定,呈稳定的常在状态,而“存在”是变化的,就是说“存在”只是一种临时在条件在。
不一定解释得好,可能如你说的因“特征”网络得不全,定义它们眼下还做不到……
你说得有一定道理,但是我还是认为思想向前走必须有一个大概的“界”,否则发生概念纠结思想就进行不下去,许多人就是因为停顿在“界”上走不动的。
我那段话是这样思考出来的。“事实”是人,人通过意识联通“至高事实”,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把“至高事实”假设为上帝。上帝虽然是变化变异的,但是它对思考者来说是一个相对确定的要素,呈常在状态,而且无法被否定。“至高事实”是思想的原点是思考的基础,没基础思想就无路可走,因此有必要给“至高事实”一个这样的大概的确定。
而关于“存在”,我这样想,可以把“存在”假设为一只鸟,鸟可以停也可以飞,鸟飞了意识捕捉不到了,“存在”就发生变化……基于此我定义“存在”为“临时在有条件的在”。
我和你在这个问题观点不同,我认为必须对概念有一个大致的确定,没这个确定思想者就会陷入无边纠结,就是说得尽早“划界”,问题不能一直囫囵着解,有“界”头脑就清晰没“界”就迷糊……老兄这个问题你再想想。
你回复我时提到庄子说他不用概念用事物叙述,对,是这样,但你认真分析就会发现他的思想是有“界”的,而且很确定,你看他的那些鱼鲲鹏蜩学鸠蟪及无用之树大葫芦河伯等等的“界”都多确定?表面看他是囫囵着叙述,其实不是,囫囵只是他作品的外在形式,其实他的头脑是非常清醒的。囫囵着思考不行,会把自己搞糊涂也会把别人搞糊涂,还是得建“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