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辐射力和信息量的“设”才能成为真正的“设”

(2023-03-01 07:24:34)

*你说的“在三维中间随便找一个点就可以成为自以为是的坐标”,这话有意思,上次我没看到,刚才又翻了翻才看见。我认为从科学的理性的角度看你说得有道理,但是从思想和精神层面上看就错了。中国的“中“不是随便“设”的,这个“设”的成功无疑有很多历史的地理的政治的经济的战争的以及人们心理上的许多因素,如果没有这些因素,大家不会承认这个“设”,很容易就会被别人推倒,甚至我相信连那伙最早提出这个“设”的人自己也会坚持不下去。

能坚持下去的“设”才有意义,能在“原点”上不断地向四外辐射发送与之相对应信息的“设”才能成为真正的”设”。名与实的关系问题是个历史问题,希望我们二十一世纪的人不要再陷进去,陷进去很无聊。

也不像你说的“谁都可以随便设”,真那样的话,世界上的“设”就会多得数不清,“设”多了人们的认知就会混乱,世界就会被搞得一塌糊涂。事实证明并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我想没发生这样的事情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一、许多“设”被历史淘汰了;二、“设”的人发现了自己的“设”既辐射力不够又信息量不足,因此丧失了信心自己主动地停止了。

这个世界之所以思想上的“设”很少,是因为找到一个“设”很难,我认识一些自认为学问很大很自负的人,他们也不是不想“设”而是一生都没为自己找到一个“设”的基点,他们有的甚至无可奈何地说,前人把“设”都占尽了,我们无法再“设”。无疑是理性伤了这些家伙,读书越读越理性,既没挣脱的意愿也没挣脱的能力只好老老实实一辈子被困在别人的“设”里。

我一直认为,一流人提出“设”,二流人实践“设”,三流人才研究“设”,说这话得罪了几个靠研究学问的吃饭的朋友。当然也有一两个同意我的观点,他们说人类社会历来如此,提出思想的人少研究学问的人则多,学问好研究,多读点书就成了,思想需要建点,建点很难,既需要强大的个人意识也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与之相适应,这就是中国人春秋战国以后“设”不起来的原因。

我这个关于“肉”的“设”虽然已经二十年,但是至今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它是不是一个角度?我只知道我对它仍然有信心,仍然乐此不疲,对它还有说不完的话觉得也总有信息向外发布……至于它以后怎样,怎样被理解或者怎样被抛弃则不是我管的事儿。我只把它看作是我的生命经历,人生经历最重要,经历贫乏的人是很亏的,我一直认为读书摄取知识不是自我经历,而是经历别人,除了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书呆子做些纸上谈兵的事情之外没啥大意义。所以我一直对自己强调,啥都可以不做,但不要不经历。

呵呵,哥们,绝不是“在三维里随便找一个点就可以成为设”。我认为一个不能实现自洽既没信息量又缺乏没辐射力的“设”不会成为真正的“设”。

有一点提醒,也说说——那个充分理性的充分知识的叫做ChatGPT的家伙马上就来了,你想想研究学问的人还有多少存在意义?那时候他们再上讲堂还有谁听?ChatGPT的来说明理性好办学问好办,今后只要有一台电脑啥问题都可以解决。

得有新“设”,没新“设”人类很难继续向前走。咋走?知识已经被ChatGPT占了理性已经被ChatGPT占了。今后电脑不能解决的,大概只剩下那些由意识生发的问题了。

嘿嘿,胡说几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唤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