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犇犇频频被“告状”

(2013-04-02 14:01:30)
标签:

告状

纪律

淘气

活跃

幼儿园

分类: ❀-成长花絮-幼儿-❀

  犇犇频频被“告状”

 

    这学期,能管住犇犇的单老师休假,月月老师、王老师和实习于老师,一个比一个温柔,代理班主任则很少出现。犇犇对老师的变动无动于衷,估计还会因为单老师不来而窃喜。反应在行动上,就是比上学期更加活跃了。于是,老师“告状”的频率也逐步提高。一个月下来,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周周都有,也不乏老师觉得太过频繁而忽略不计的。

 

    刚开学那几天,老师的“告状”内容还充满了幽默色彩:

    犇犇早上大哭,把本来很安静的小朋友都带得眼泪汪汪的。

    犇犇要找妈妈,老师哄着说先把衣服换上再找妈妈,犇犇说:“外面那么冷,脱了衣服还咋去找妈妈了!”

    犇犇吃面食时用手搓成一条一条的,老师说也不听。

    老师考验大家谁能安静地坐一分钟不动谁就可以先吃蛋糕,结果第一轮下来只有犇犇一个人做到了。

    ……

   

    接下来,老师的“告状”内容则充满了严肃色彩:

    老师让小朋友在卫生间不要说话以免溜号滑倒,还特意设置了小班长看着,但第一次就抓到了犇犇说话,批评犇犇,犇犇不服。

    犇犇从早上开始就一直咬左边的袖子,把袖子咬得湿漉漉的,老师说也不改,不得不换下衣服。

    犇犇坐小椅子时总是翘着腿往后靠,结果差一点儿仰到后面摔到脑袋。

    犇犇上课时居然躺到了地上。

    犇犇用椅子撞了鲍柏序的脑门儿,

    ……

  犇犇频频被“告状”

   

    大概犇犇还没有体会到老师“告状”对自己有什么不利,有时居然还自己主动传达,内容哭笑不得。

    “妈妈,爸爸什么时候有空来接我呀?”

    “等哪天早下班的吧。”

    “不行,让爸爸来接我。”

    “为什么呢?”

    “月月老师问我怕爸爸还是怕妈妈,我说怕爸爸。月月老师就说;‘那让你爸爸来,我和他谈谈你的表现!’”

    “你是不是又犯错误了?”

    “就是上皇家体能课,排队的时候老师不让说话,然后我和小朋友打闹来着。”

    “和谁打闹?怎么打闹啊?”

    “和多多,还有鲍柏序、柳文潇。多多给我个鼻嘎,我也给他一个……”

    “你们净弄那些埋汰的事!那和鲍柏序怎么打闹了?”

    “妈妈,鲍柏序小名叫小包!”

    “啊,知道了。那你和鲍柏序怎么打闹的?”

    “妈妈,鲍柏序小名叫小包!”

    “是,我知道了。我是问你和鲍柏序怎么打闹的!”

    “妈妈,鲍柏序小名叫小包,你得问我和小包怎么打闹的!”

    “好好好,你和小包怎么打闹了?”

    “我……忘了。”  

    “那老师批评你你哭没哭啊?”

    “哭了!”

    “老师指出你的毛病你下次注意改正就行了,哭什么呀!”

    “你们说我我有时能忍住有时忍不住,别人说我我就怎么忍也忍不住啊!”

     ……

    于是妈妈只好唐僧般地告诉犇犇,排队上下楼梯时老师不让说话,是希望小朋友注意安全。如果大家说话甚至打闹,就容易摔了。再说,老师的规定都是为了小朋友着想,一定要遵守纪律。犇犇诚恳地表示赞同。

  犇犇频频被“告状”

 

    其实上学期犇犇就经常被老师告状了。起初妈妈对犇犇的表现很惊讶,可事实上,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犇犇确实已经由一个胆小鬼而跃居为班里数一数二活跃的孩子了。虽然想象不出犇犇到底有多活跃,但有时犇犇会无意透露出自己的表现,从别的小朋友那里也能侧面反映出犇犇给大家的印象。

    犇犇说:“妈妈,我和多多上课都举手发言,但老师要是没叫我俩,我俩就大喊‘输了输了’!”

    犇犇说:“妈妈,多多说上课不想挨着我坐了,因为我总和他说话,被老师发现。”

    犇犇说:“老师今天说,要是我再表现不好,明天就只让妈妈来上课不让我来了。”

 

    妈妈问小朋友们谁最淘气。

    犇犇说:“第一是鲍柏序,第二是陈则希,第三是我。”

    多多说:“第一是鲍柏序,第二是李不言,第三是陈则希。”

    陈则希说:“第一是鲍柏序,第二是李犇犇。”

    恰恰和一些小女生都说:“犇犇最淘气!”

    ……归纳总结,犇犇的淘气肯定是前三名的。妈妈非常理解老师所说的话了。

 

犇犇频频被“告状”

 

    而老师们又觉得犇犇非常聪明,表达能力强,知道的事情多,又特别懂道理。对于犇犇的明知故犯、事后分析条条是道,老师也很无奈。而对于老师的“告状”,妈妈是愿意接受的。

 

    首先,老师“告状”是好事,说明老师细心观察并及时与家长沟通。虽然有些事属于孩子的正常淘气,有些事属于不遵守纪律,但老师都是出于对孩子安全和习惯的管理。何况,如果真是小朋友之间互相碰伤了,老师也要承担责任,并且要向家长道歉。所以应该理解老师。

    其次,妈妈对老师告状的态度一律是诚恳接受,请老师随时批评孩子,作为家长肯定没有异议并积极配合。家长对老师放心并且有基本一致的态度,老师才能更好地接近孩子、教育孩子,不会因此产生误会和隔阂。

    再次,妈妈会把老师说的问题反馈给犇犇,告诉他老师为什么不允许,但不会小题大做。于是犇犇能明白自己哪里不对(很多时候孩子只是知道老师不让这么做,但不明白具体原因),不会因此对老师和幼儿园产生反感,更不会觉得被告状是多么重大的事以致想隐瞒自己的行为。

 

    虽然老师“告状”和爸爸妈妈的重申对犇犇来说并不是多严肃的事,但三番五次,犇犇还是会有所注意。尽管又会有其他问题。不过,在自己的淘气和老师的批评中,犇犇似乎也多了些自信和领悟,那就是从一个胆小宝宝到一个淘气男孩儿的成就感,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事情应该怎么对待。

 

~ 玩儿雪,犇犇故意扬到炀炀脸上,又被炀炀扬到脸上,大哭。~

犇犇频频被“告状”

犇犇频频被“告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