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寒假,照例可以在一、二月中选择连续休息一个月,其间免管理费。但也可以选择不放假。
多数孩子是休息的:有的要去外地探亲过年;有的是老人看护,天冷路滑接送不方便;有的孩子身体不好,平时都常常缺席,这下可算放假了;还有的也没什么原因,别人都放就跟着放吧。
犹豫纠结了一阵,妈妈还是不希望犇犇放假。其实很多幼儿园都没有寒暑假的,何况,幼儿园的所谓假期里上学也都是玩儿。再加上春节一周,也算是有所缓冲吧。如果放一个月假,可能会随之出现一些问题。

1、吃饭问题
犇犇在家不成顿吃饭,就乱七八糟零吃。而上幼儿园,每天起床后都自己找面包、酸奶、香肠什么的吃,然后到幼儿园继续吃早饭。幼儿园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一周食谱营养配餐,老师监督、小朋友一起,起码顿顿都能保证。
2、作息问题
一到休息,犇犇因为兴奋常常晚睡早起,午睡省略,这样无形地少了很多睡眠。幼儿园固定两个小时午睡时间,犇犇说每天都是被老师叫醒的。在规律的作息时间下,一般都是晚上9点半到10点之间入睡,直到早上7点,也不兴奋地起早了。
3、活动问题
犇犇在家越来越待不住,可是冬天的户外活动也就能持续半个小时吧,况且最近空气太差;去小朋友家或请小朋友来,也只能是偶尔的;公共场所年前年后到处是人,病毒肆意。想来幼儿园还是环境较好的地方:每天打扫消毒,小朋友少,空气流通好,在老师的安排下也有事可做,有一定活动量,要比在家充实得多。
4、习惯问题
在家无聊的时候多,吃零食、看电视、吃被被、推车睡觉、祸害东西、赖唧、没事找事等一系列毛病也就都严重起来。虽然幼儿园也看电视,但毕竟是有时有晌的,小朋友在一起,精力也没那么集中。有什么不好的小毛病,老师纠正,比家长说话更有力度。
5、看护问题
犇犇属于黏人的孩子,如果和妈妈在一起,连上厕所都恨不得紧跟,几乎一动不能动,更别说做点儿自己的事了。说实话,要是在家带犇犇一个月,妈妈肯定要崩溃。爷爷奶奶终归也有自己想做的事,即便看着犇犇,基本也就是在家靠时间。遇到犇犇无理取闹,也是无奈纵容以求平息,助长了犇犇的坏脾气,弄得自己心情也不好。

基于这些原因以及可能出现的恶性循环,妈妈决定还是让犇犇不放假。这样对犇犇自己的生活有好处,大家也都省事省心。
持这样观点的还有潇潇爸爸、多多奶奶。潇潇爸觉得,潇潇在爷爷奶奶跟前特别容易惯出坏毛病,而幼儿园生活规律,还能交新朋友,对孩子是一种锻炼。多多奶奶也觉得,在家实在很无聊,去卖场玩儿吧,空气还不好,也不少花钱,真不如在幼儿园好。但有些家长总觉得,孩子上幼儿园遭罪,可算是放假了(大人是这样的心态,孩子还会愿意上幼儿园吗);或者,放假就放呗,反正家里有人看着(这是自己从来不带孩子,不了解带孩子的辛苦的)。当然,也有的孩子吃饭好、能自己玩儿、放哪儿都行或者有兄弟姐妹的,那就是羡慕和另当别论了。不过,打听一些已经放假的小朋友,多数也就是和爷爷奶奶待在家里,翻翻家里的东西或一集一集地看着《喜羊羊》之类。
假期里幼儿园还有一百来个孩子,采取合班制,每天有大班小朋友来犇犇班一起玩儿,对这件事犇犇倒是很高兴,他最喜欢大班姐姐了,第一天就说和一个姐姐一起玩儿玩具了。大班的聪聪老师也和犇犇有着深厚的交情,犇犇说他在小班时就认识聪聪老师,每次见面聪聪老师都特别惊喜地叫他:“哎呀,犇犇!还认不认识我了!”所以,犇犇没有因为自己班小朋友少而觉得有所异常。
妈妈说希望能犇犇和大班的姐姐交朋友。结果过了一天,犇犇果然告诉妈妈交了个新朋友,叫张小楚。妈妈问犇犇怎么知道名字的,犇犇说自己主动问的,并且也告诉了她自己的名字(妈妈刚刚教给犇犇,交朋友时要告诉人家名字,也要问问人家的名字)。又问犇犇:“那个张小楚姐姐喜欢你吗?”犇犇说喜欢。妈妈问何以见得。犇犇说:“因为说话的时候我看到她对我笑了。”犇犇把这件事看得很重。第二天上学看到了张小楚姐姐,又特别兴奋。

当然,妈妈也得给犇犇一个解释,于是轻描淡写地“骗”了犇犇:“现在是最冷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家离幼儿园太远,就暂时转到离家近的幼儿园,下学期暖和了还回来。”犇犇对转园这件事不陌生,还表示自己可不想转走。
就像潇潇爸说:“别看他们早上说着不去幼儿园,其实家长一走,都各就各位一切正常。”单老师也说:“不用考虑别人放不放假,反正每天都有孩子,其实他们和谁都能玩儿到一块儿,都挺高兴。”想想也是。特别是对于犇犇这样适应幼儿园生活、越来越爱和小朋友在一起、自己却不知道怎么玩儿的孩子来说,长时间在家真不如在幼儿园更好。
中班上了一学期,犇犇有很大进步,有规律的生活和一些好习惯,希望不要打破和改变。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但愿犇犇能够顺利度过这个出勤的假期,像去年暑假那样(实践证明,犇犇过得也不错)。也希望等犇犇明白了这些事,能够理解妈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