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度医疗”不是制度能够斩草除根的(原创)

(2014-02-28 11:32:00)
标签:

杂谈

掌心

高端

资源

过度医疗

分类: 医疗关联

    四川绵阳“走廊医生”兰越峰,一个在医患群体博弈的巅峰时刻,由主流媒体捧出来的反叛英雄。我不方便评价兰氏女豪的真与假,说她对了,我们现有的制度短时期还不能颠覆旧爱;说她错了,我更不愿意得罪媒体,成为众矢之的。

    但“过度医疗”一词,着实因为这个体制内的“叛逆者”又一次重新回到了报眉网眼。在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几百号医生没能斗过女豪兰,游行和罢工只仅仅烘托了兰越峰的高大。至此,媒体似乎再一次从少数个别人身上找到了真理。

    过度医疗不是新鲜词汇,但一定是持续发酵的热词。翻开百度词条,以老百姓的眼光审视一下“过度医疗”,我理顺了一下词条的表述,可能会看得更加清楚些。过度医疗是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违背临床医学规范和伦理准则,医务人员在对病人的治疗过程中,不恰当、不规范甚至不道德,脱离病人病情实际而进行的检查、治疗、用药等医疗行为。这些诊疗,不能为患者真正提高诊治价值,只是徒增医疗资源耗费的诊治行为。由此看来,过度医疗是一个涉及伦理的道德问题。过度医疗既然与道德伦理相违背,必然是受法律以及相关制度所禁止。

    过度医疗引发的医患矛盾最近十年尤为突出,呼唤制度来“解决争端”几尽众望所归。控制药物滥用,杜绝高值耗材,并不是没有办法,就看我们怎么去做了。在我国,药品和高值耗材之所以成为灾害,泛滥的品种和虚高的价格是祸首。谁都知道有虚高的空间,没有及时采取降价挤压的措施,责任应该不在医院。泛滥的源头与过剩的产能有关,适度控制药品和耗材的品种,然后以国家的名义规范价格,那些丧失了道德伦理的医生就没有多少获取回扣的操作空间了。试想一下,给一块肥沃的土壤,指望那里不长草是不可能的。日本的香烟,就只有mild seven(柔和七星),很难得见到别的品牌,人家的价格也没有离谱到“烟界”不能接受的地步。

    过度医疗对患者而言,除了经济的损害,更多的是身体的伤害,痛恨之情完全可以理解。但过度医疗很难界定,之所以将它的过程与行为划归伦理道德范畴,就是因为没有标准的参数来佐判。就拿感冒来说,按理,做血常规就可以了,可做CT并不见得为过,因为很多感冒症状的表现会因时间而变化,重症的初始表现就是感冒。何况,每个医生由于经验的差异,对疾病的判断会不一样。癌症,很多时候并不表现为急重症,常规检查是无法诊断的,一旦医生过多的考虑过度医疗的问题,不敢启用高端特殊检查就可能会出现误诊和漏诊。

    必须承认,过度医疗在当下医院普遍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过度医疗暴露的问题不可能都有一套通用的药方,制度可以约束浅道德层面的简单行为,却不一定能够照亮灯下的黑暗。民生问题需要民生的手段,高技术、高风险、人命领域并不适合不可控的竞争。一味的用制度去压制矛盾难有效果,一味的拿道德去指责医患会事与愿违。   

    我曾经是医生的病人,现在暂时不是,将来还必须是。医院和医生是每个人都逃不过的掌心,关注医疗、关注医院、关注医生是我们生有所医的必然选择。能否用宽和的心态去看待现实中的问题矛盾,能否从民生的角度革新现有的制度体系。

    过度医疗必须遏制,制度、时间、惩治和理解都要纳入“联合用药”范畴。让患者有尊严就医,也需要让医生有尊严坐诊,这对矛盾光靠制度是平衡不了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