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必对“沉默的90后”忧心忡忡

(2015-07-20 00:10:26)
 本报评论员 吴龙贵
    日前,2015年重庆第六届人才博览会暨重庆2015届毕业生大型双选会在渝北区汇博人才市场举行。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此次招聘有290家企业抛出橄榄枝,提供8000多个岗位。在招聘会现场,90后应届毕业生依然是主力军。两种现象十分引人注目。一种是父母陪着来应聘,而身为应聘者的90后在递过简历后却一言不发,甚至低头玩起了手机,反倒是父母问东问西;一种是应聘者虽然来到了现场,但却“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重庆晚报》7月19日)
    “低头玩手机”,抑或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大致可以做两方面的解读。要么是一些90后求职者缺乏表达的欲望,对求职本身也没有太高的热情,甚至来到招聘会现场,只是奉父母之命来应个景而已,要么是他们对自己的实力不够自信,所以只能用这种敷衍的态度来掩饰内心的不安。无论是哪一种,实际上都表明,已经走出校园、即将步入社会的90后一代,似乎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来接受自己新的角度和定位。
    这无疑让人有些失望。在很多人看来,90后这一代身处的社会更加多元化,接受的信息也更丰富,虽然说不上思想成熟,但至少应该个性张扬和独立,敢于表现自己。为什么看起来却像是没有断奶的孩子?于是在新闻背后的跟帖中,不少网友表现得忧心忡忡,甚至充当起人生导师,教导90后如何走向社会,当然也不乏有人以前辈的身份,居高临下地嘲笑90后。
    这些担心和嘲笑,其实都有过度阐释的嫌疑,对90后而言,也是十分不公平的。私以为,90后应聘者之所以沉默,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精神断奶,而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没有放手。应聘本来就是孩子的事情,父母陪伴前来已经十分不妥,还不停地向招聘单位问这问那,甚至连孩子插话的机会都不给,大有全权包揽的架式。这种过度的干预和保护欲,显然会抑制孩子的表达和想法。现实中,这种情况应该也不少见,有些父母过于强势,恨不得为孩子安排好一切,这样一来,90后虽已经成年,却永远给人一种长不大的感觉,但这能全怪他们自己吗?
    事实上,我们也没有必要以偏概全,以个别案例来代表一个整体,轻易地下判断,但这却是我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有些90后特立独行,做事不管不顾,说话也毫无禁忌,于是称他们为“叛逆的一代”,有些90后甘于听从父母的安排,缺乏主见,又被称为“没有断奶的一代”,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90后一代?哪个都不是!和任何一代人一样,90后一代同样是一个数量宠大的群体,有着不同的层面和精神特质,永远也不够随便贴一个标签就可以概括。
    当然,不可否认,不少90后对未来缺少规划,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也非常模糊。但话说回来,哪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刚刚走上社会的时候,不是一脸迷惘、一脸困惑呢?从一个大学生,到一个职场中人,不仅是身份的转型,更是心理和思想的转型,这中间有太多他们未知的事物,以及要适应的环境。这肯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而时间最终会教会他们一切。对于他们所表现出的胆怯与冷漠,其实可以理解成一种过渡期的距离感,这是十分正常的本能反应,不必嘲讽和打击,而应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宽容。
    年轻就是资本,也就是说年轻人有着更多的试错的时间和空间,也意味着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等待他们的成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