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明君
拿着父母的钱,雇别人替自己上课,相信望子成龙的父母们看到这一幕都会心痛不已。因为替课的需求量大,甚至有人在高校里做起了替课中介的买卖。加一个聊天群,只需告诉时间、性别,支付25元一节课,就有人替你去上课,这样的事情正在一些大学悄然上演。替课,、替体检、替就寝,“替”生意已成完整产业链!(央视6月29日)
点评:眼下,有一句流行语式特打动人:谁的青春不迷惘?或许是基于这么一种含混认同,很多人开始有意识地将大学时光装扮得荒诞不经。逃课竟成了毫无原罪感,甚至多少带点英雄主义小叛逆意味的举动了。无论“负箧曳屣”的古老求学传统,还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般上辈人对知识的饥渴式崇拜,都已成为遥远的绝响。难道,真是时代变了吗?知识真可以被无视吗?很多从国外留学生,他们虽然没有见证“哈佛4点半,图书馆灯火如昼”的景象,却也深知那里的大学是如何“亚历山大”。可见,这个时代并没有否定求知。国内大学更应该“严进严出”,更多从知识储备和创新的角度裁量学生,学术环境可以宽松,但是在阅读量、论文水准、知识建构上抬高门槛,以让学生们重拾对于知识的尊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