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末话题)校园婚礼

(2015-05-24 00:19:12)

    在“520”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淮北师范大学大四学生马雅琦和在合肥师范学院就读的男友举办了一场校园婚礼,践行了“毕业,我们不分手”的诺言。可当婚礼队伍走在淮北师范大学校园里时,却被学校保安拦住了去路。“刚走到一半,就被阻止了。保安将队伍驱散,还说要处分参与婚礼的大学生们。”据了解,婚礼仪式原计划在校园广场举办,由新郎到新娘宿舍迎亲,不过,提前跟校方沟通时,并没有获得支持。学校保卫处负责人称,禁止也是学校领导的意思,学校是大家学习生活的地方,如果都这样做,学校就乱套了。

    《新安晚报》5月21日

 

学生就得服从学校的管理
普嘉

 

    大四学生一般满足了男22周岁女20周岁的法定婚龄硬杠杠,更何况2005年3月教育部出台了新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取消了原国家教委1990年版“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强制性条文。理论上讲,在校大学生是可以结婚的,大学也不应该干预学生的婚姻生活。
    问题是,学生毕竟是学生,是学生就必须遵守学校的管理。大四学生的校园生活接近尾声了,依然也属于在校生身份,只要在校一天,就必须服从学校管理。男女双方践行“毕业,我们不分手”的诺言,完全可以不冲着“520”这个特殊日子,毕业了再结婚也不迟,难道连这一两个月都等不及吗?
     法律规定上不禁止大学生结婚,大概学校也不会明文规定禁止学生结婚,而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既有明文的,也有口头上的,甚至还有观念上的。校园婚礼这种新鲜事肯定会引起大量学生围观,而任何活动只要破坏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保安就有责任加以纠正,驱散婚礼队伍并无不妥。且不说双方当事人都是在校大学生,哪怕校外人员借校园场地拍摄婚纱照,保安都有权干涉。
    有的大学对校园婚姻持不提倡也不反对的态度,一方面,婚姻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学校不可能公然“禁婚”,否则是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婚姻不是儿戏,涉及诸多事项,比如学校是不是应该给大学生婚假;离婚的话是否要进行调解;婚后男女住集体宿舍肯定是不行的,住房问题怎么解决;已婚大学生生育怎么办……大学生结婚带来的林林总总的麻烦事,无疑会给学校管理带来挑战。总之,在校大学生结婚、生育等事项操办起来,不可能很方便,学校毕竟是学校。
    其实,在校大学生一定要急着结婚,不妨静悄悄地去领个证,也算是践行了“毕业不分手”的诺言。非要办婚礼请同学,也可以离学校远一点,而不是这样大张旗鼓地在校园操办,学校也就无话可说。


莫把浪漫放错了地方
斯涵涵

 

     520、大学校园、婚礼、“让同学们见证我们的幸福”……浪漫的词组串联在一起,看上去美妙无比。当校园婚礼被强行阻止,当事人的委屈、旁观者的质疑自然难以抑制。
     很多人都渴望浪漫,但需明白浪漫要建立在不影响别人的基础上,才算恰到好处。以这场校园婚礼来说,伴郎、伴娘有100多对,加上亲属及学校内外闻讯赶来的围观者,浩浩荡荡的婚礼队伍行进在正在上课的校园里,有擅自举行大型活动的嫌疑,也对其他人造成干扰。学校制止,也是在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否则一旦得到效仿,今天你来举办一场婚礼,明天他来搞一个真情告白仪式,雅静的大学校园与茶楼酒肆何异?
    将爱情与母校相连,表达了学生的母校情节,若无负面影响,学校一般都乐观其成,可新人提前跟校方沟通时,并没有获得支持。这已经表明了学校的态度,新人们依然带着大批人群“入侵”校园,给人留下借“势”压人、不管不顾的嫌疑。学校保安果断驱散婚礼队伍,也是按章办事,是在维护其他师生不被打扰的合法权益。
     美国社会学者麦尔斯教授曾经直言:“我在中国当了7年的英文教师,我发现中国大学生公众场合的一些行为比美国大学生更加‘开放’。”美国的大学崇尚自由和自律,学校不会限制学生恋爱的权利,而学生也会自觉遵守私域与公域的界限。在图书馆、自习室等公共场合,学生一般不会发生亲昵行为,也不会将婚礼搬到校园里去。因为他们知晓私人生活在公共空间的位置,尊重他人、保护隐私,是常识,也是作为公民的重要一课。
     中国婚礼的特点是越热闹、越盛大越好,而校园是开展教学和科研的场所,二者有着根本的不同。校园婚礼不是浪漫的双重叠加,而是把浪漫放错了地方,表达爱意也好,晒幸福也好,一定要区分私域与公域,盲目冲动,无视校园规定,则可能事与愿违。纵然爱情是浪漫与幻想的结合,可是人能成为万物之灵,终究凭借的是理性之光。


学校成人之美有何不可
罗义安

 

    在校园里举行婚礼,践行“毕业,我们不分手”的诺言,这是很有创意、很浪漫的行为。可是浪漫因为学校保安的驱逐戛然而止,婚礼虽然没有夭折,但缺少了喜庆、甜蜜和温情,可谓大煞风景。
    “学校是大家学习生活的地方”不假,但“如果都这样做,学校就乱套了”却是一个杞人忧天的假设。因为学生不可能“都这样做”,即使“都这样做”,只要引导有方,也不会“乱套”。
    成人之美是学校应有的雅量。学生申请在校园里举行婚礼,无论形式如何,背后透露的是对母校和青春的留恋,而这些美好的瞬间,也将成为学子们和母校美好记忆的一部分。这样一种善意满满的请求,学校应欣然同意,而不是禁止、阻止。学校固然是大家学习生活的地方,不是举行婚礼的教堂,但偶尔“挪作他用”,也未尝不可,只要安排得好,不会打乱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
    其实,学校不仅可以成全学生在校园里举行婚礼,还可以把学生的婚礼当作自己孩子的婚礼,为他们出谋划策,让婚礼的内容更加丰富、精彩。至于安全等层面的考虑,则可以通过提前制定具体的规则和预案来进行管理。例如,不能燃放烟花、不能大肆喧嚣等。去年在西南大学就举行了一场别样的校园婚礼,当时的情侣也只是身穿白色婚纱,在同学们的簇拥下走过熟悉且将要别离的林荫小道。这样的风景既是学子们青春的惦念,也为校园增了一份亮色。
    而禁止学生在校园里举行婚礼,显然失大于得。学校失去的不仅是学生对母校的信任和依恋,也失去了一次展示自身风度和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良好机会。首先,大学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象牙塔,多一些有个性的学生恰恰能够证明学校教育的成功;其次,如何对待爱情、婚姻是年轻人的必修课,学校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在祝福新人的同时,提醒所有在场的学生要学会珍惜爱情、珍惜幸福、珍惜生命中的另一半。
    偌大的校园安放不下一场浪漫婚礼,是学校和学子们的遗憾。多元文化聚集的象牙塔本不该如此封闭,更何况举办婚礼的还是即将毕业的本校学生,这对学生感情的伤害将是难以愈合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