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察家)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

(2015-04-24 01:35:05)
标签:

股票

张京徽

 

    昨天是世界读书日,各地都在这一天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读书活动,同时出现的各种数据还让我们羞愧:中国人年平均读书数量太少,甚至还不如某某国家等等。但我仔细研究了一下这些数据,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2012年凤凰网一篇题目为《中国人为什么不喜欢读书》的文章说,中国人年平均读书量为0.7本;2013年中国新闻网一篇题为《中国人不爱读书尤甚,图书阅读量不及泰国》的文章说,中国人均阅读量为4.39本;而今年新华网的一篇报道则声称,中国人均阅读量不足8本……你可能发现了,中国人的人均阅读量虽然不如泰国之类,但却呈逐年增长的态势。这绝对是一件好事。
    其实我们今天所讲的阅读的概念,已经早就不仅限于纸质出版物了。“阅读”这个词语在不同的年代具有不同的解释,最开始的时候,阅读是一种非常有“逼格”的文化行为,手中捧着竹简,头脑上下摇动,口中念念有词。而如今,我们手中可以捧的早就不局限于竹简了,可以是一本书,可以是手机和IPAD,更可以是KINDLE。对于盲人而言,越来越多的听书软件可以把文字转化为语音让他们听见。如今的阅读,已经远远不是当初发明这个词语的人所能理解的了。
    翻开一本上世纪80年代、也就是很多文化人所怀念的那个年代的某本杂志,比如说《世界电影》,你会发现,上面刊登的是一两年前上映的外国电影的影评,而今天的我们在凌晨打开豆瓣,可以看到零点首映的几乎所有电影的最新影评。这些影评中可能有经典之作,也可能是片方雇佣枪手写的软文,这说明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阅读特点:快速高效,信息量巨大,但质量却良莠不齐。今天的我们一天的阅读量,可能是过去的人们一年甚至更多时间的阅读量,所以说,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更多不是阅读量不够的问题,而是阅读量太大从而读了太多垃圾信息的问题。因此可以说,于阅读而言,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和过去相比,我们阅读的深度可能不够,但阅读的广度却要大大超出既往。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标志:在这个充斥着海量信息的时代,我们所需要的只是知道某个信息的大概位置,我们只需要具备检索的能力,而电脑和专业人士则起到储存该信息的作用。很多媒介都在强化我们的这种能力:140字的微博,播放时间在两分钟之内的视频短片,甚至是10秒长的广告……人类进化的下一步趋势似乎是:非专业的知识深度可能会下降,联想能力却大大加强,这可能是乔布斯和扎克伯格们所没想到的吧。那么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数十万年前当人类开始直立行走和开始使用火时,可能也曾经有过类似的争议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