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批捕虐童案养母也是司法善意

(2015-04-21 00:38:05)
标签:

情感

舒圣祥

    4月19日,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检察院对涉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嫌疑人李征琴依法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此前的4月16日,浦口区检察院曾就是否批捕召开听证会,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当时参与听证的19人中,有12人在会上就建议不批捕,另有7人未明确表态。(新华网4月20日)
    看了被打的孩子满身鞭痕的照片,每个心智健全的人都为此感到心痛;养母为了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就像电视剧中审问犯人似的鞭绳相加,即便一时情绪失控也不该如此狠心。毋庸讳言,在法律层面,这已经涉嫌构成虐待儿童犯罪,无论是从惩处施害行为还是从警示社会公众的角度,都理应严惩。正是基于这一朴素的正义情感,当南京浦口区检察院作出不予批捕的决定,很多人都感到难以接受,其中甚至包括公安部的打拐办主任。
    在门户网站的民意调查中,对于不批捕虐童案养母的决定,大多数网友表示了反对;但是,如果细读检察院不予批捕的4点理由,不难发现其中充溢着满满的司法善意。本案中,养母的身份比较特殊,她和孩子的生母是表姐妹,她的收养给了孩子在大城市读书的机会。对此,无论生母还是孩子本人,显然都是心存感激的,这也是为什么相关当事人会选择谅解的缘由所在;毕竟,施害者也是为了孩子学习,并非一般的故意虐待、无端殴打。
    所以,如果从对孩子最有利的角度来考虑,逮捕并严惩养母或许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孩子还是想和养父母继续在大城市读书生活的,司法不应该为了照顾民意而置孩子的处境于不顾。严惩针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暴力,似乎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如果让孩子就此失去一个完整的家,打乱他既有的生活,显然违背了初衷。正因为如此,处理发生在家庭内部的案件,必须慎之又慎,不能让纸上的正义背离生活中的亲情。
    司法应在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之间谋求融合。在这起虐童案中,最大的正义就是要尽最大努力保护孩子的合法权益,让孩子能从相关司法处理中获得最有利于其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在程序上,检察院之前专门召开了听证会,大多数听证代表都建议不予批捕。因此,检察院不予批捕的决定,并不违反程序正义。相比普通公众对案情的一知半解,听证代表对于案情的了解显然更为透彻,听证代表的建议不应简单归结为所谓“黑幕”,事实上该案中的养母也不具有这样的操作能量。当然,养母今后会否再度施暴,司法部门应该密切关注;如若再犯,可以一并重罚。此外,孩子和养母的心理健康,也应得到相关公益机构的帮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