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国安
2012年5月,北京市公安局在全市部分医院推行“院警制”,首批设立了56个警务工作室,目前已增至58个。每个医院警务工作室均配备3至5名民警,24小时值守。推行几年来,各医院的扰乱秩序行为和纠纷事件均明显下降,更重要的是,“院警制”获得了医患双方的一致认同。(《新京报》4月5日)
北京市民警入驻医院为什么能获得医患双方的一致认同?这篇新闻的标题点出了问题的要害:驻院民警执法“一碗水端平”。
我以为,驻院民警获得医护人员的好感并不难,难就难在可以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好感。北京积水潭医院的一个骨伤患者家属表示,以前总不敢相信院警也是普通警察,几周前院警帮忙成功调解了父亲和医生的一点小矛盾后,她才相信院警是公平的。
北京市驻院民警的“一碗水端平”主要体现在两上方面。一方面,是在指导思想上明确,驻院民警的目的和任务是维护患者和医疗人员双方的利益。别以为这只是一句官腔,不少地方的医院都成立了警务室,但民警入驻医院的初衷往往是打击“医闹”,美其名曰“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从法治的角度看,这当然没有什么错,但给人的感觉是,派驻民警只是为了保护医生,患者并不是保护对象,甚至是一种假想的打击对象。打击“医闹”虽然合法,但也很容易激化医患纠纷,什么是必须坚决依法打击的“医闹”,什么是医患纠纷引发的冲突,民警有时候很难分清。
另一方面,北京市驻院民警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的职责是维护医患双方利益,而不只是保护医生。从这些民警日常承担的工作看,主要是维护医院的公共秩序,例如帮病人挂号、协助办理住院手续、解答疑难等,还有就是查处扒窃、倒票、打架斗殴、乱停车等行为,这些工作显然是为医患双方服务,而不是偏袒其中任何一方。出现医患纠纷时,驻院民警坚持中立态度,基本不会采取强制措施。北京朝阳医院警务室的杜警官说,驻院民警多数是扮演了“调解员”的角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脑袋不能糊涂,一碗水要端平”。朝阳医院门诊的一位医生感慨,院警都很辛苦、很有耐心,遇到矛盾总是两头劝,直到双方都满意。
在医院里设置警务工作室,患者和家属一般会认为民警偏向医院和医生,之前舆论对此也多持质疑态度。这不仅是因为患者的弱势地位而产生的权利过敏,更因为不少地方的“院警制”实践中,确实是把打击“医闹”作为院警工作的重中之重。北京驻院民警坚持“一碗水端平”,用不懈的努力最终获得患者的信任,这才是化解医患矛盾的有效举措,值得各地警方学习借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