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事快评)校长后面加副部级为什么丢人

(2015-03-11 00:52:47)

此飞

 

    大学校长该如何看待教育改革、教育公平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表示,教育优质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绷得太紧,在教育公平问题上,不能完全讲分数面前人人平等。采访中,一个颇引人关注的插曲是,在记者问“全国人大提供的资料里,你的职务后面加了副部级”时,龚克回答道:“可别笑,这是丢人的事”。(《新京报》3月10日)
    记者与龚克校长之间的这一问一答,十分有趣。有趣就有趣在,尽管看上去龚校长的内心不认同这种做法,却又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既定的现实。丢人归丢人,该加还得加。其中隐含的潜台词是,对于如何界定自己的身份,即便是一校之长也未必能做得了主。好在身为教育者,龚校长还能保持一种难得的清醒意识。
    梁文道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他所结识的一些内地文化人的名片上常常印有“国家一级艺术家”之类的头衔,这让他很惊讶。后来才知道,这不是荣誉虚衔,而是实实在在的身份,有了这个身份才能享有相应的待遇。大学校长的称谓后面加上一个“副部级”,道理基本类似。校长的后面加上什么样的级别,往往还决定了大学争取教育资源的能力,级别越高,所能获得资源就越多。
    说起如今大学的种种弊端,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学行政化、衙门化色彩过于浓厚,而“副部级”就是而大学行政化的具体表现。副部级校长,表明校长既有教育者的身份,也有官员的身份,其办学理念必须带有官僚意识,而无法完全按教育规律办事。副部级校长,还表明校长不可能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办学和教育中去,还必须时常委身于官场之中,应付各种应酬,出席各种会议,甚至要学会一套官场生存哲学。更重要的是,副部级校长,还表明对于大学校长的考核评价体系是行政化模式,这将导致校长更多是对上级负责,按上级的指示办事,而不是对学生和教职工负责。
    这样一来,只会有越来越多的官员型校长,而不是教育家校长;校长们只会越来越迷恋于权力,而不是学术。大学精神只会越来越萎缩和退化,而不是进步和彰显。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刘忠范院士表示,大学校长更换太频繁,学校根本没有参与余地。如果更换校长学校都没有参与余地,还能到哪里去找寻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一校之长需要靠行政级别来显示存在感,的确很“丢人”。大学是教育和学术之地而非官场,校长应是教育家而非官员,两种身份混杂在一起,让我们的大学看上去不伦不类,教育也因此被边缘化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