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末话题  师生同考

(2015-02-08 00:33:40)
标签:

教育

1月29日,邳州运河中学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高三年级组第一场模拟考试。特别之处在于,40岁以下的高三年级教师和学生们同场考试,意外的是校方的这一举措引起教师的反感。据知情人介绍,在第一场语文考试中,多数教师交了空白的答题卡。在第二场数学考试中,一位教师甩笔而去。事后,因为交了白卷,一位教师被停课。目前,被停课教师已接到通知复课。校方一名负责人说,这只是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进行的一次业务练兵。(《现代快报》2月6日)
    
    师生同场考试未尝不可
    
    斯涵涵
    
    一场旨在业务练兵的师生同考,闹出了“甩笔而去”“ 停课”的火药味,这恐怕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老师们动怒不是没有道理:高三教师教授更多的是学习方法、解题思路、技巧等。一名教师的水平高低,并不取决于做试卷的能力大小,这代表了很多老师的看法,而只要40岁以下的高三年级教师和学生们同场考试,都令很多教师在学生面前感觉受到侮辱,而老师们最大的担心是同样的试卷可能考不过自己的学生,让自己失去威信。
    事实上,老师考不过学生学生很正常,毕竟高三学生年轻,精力旺盛,较少工作、生活琐事的干扰,在家庭学校的呵护下,一门心思地准备高考,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应对紧张氛围、把控答题节奏、充分利用考试时间等驾轻就熟,与年纪大、临场发挥能力欠缺的老师不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师生同场考试并非一无是处。首先,8个学科共69名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与高三学生同步参加一检测试,符合条件的7名中层干部也参加了测试。并非只针对老师;其次,老师和学生一起考试,可以身历其境地考察试卷的利弊,体验学生考试氛围,拓宽教学思路,加强教师对学生的理解,激励老师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也有利于督促一些敷衍了事的老师认真负责起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假如说师生同考,有人认为是侮辱了老师,那么当着学生的面交白卷、拍桌子、“甩笔而去”,又是否恰当,是不是一种任性的示范呢?
    因此,师生同场考试,并不是一件什么大不了的事,此做法在全国多地都曾出现,邳州运河中学之所以上升到受侮辱和停课的程度,关键在于缺乏平等的沟通交流。如果校方在组织考试之前,充分征求老师们的意见,采取专门考试、成绩保密等保护措施,充分发挥教师在答题技巧、思路等方面的优势,并和绩效、奖金、行政处罚等保持必要的“距离”,扬长避短,既可以维护教师的尊严和利益,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方不失师生同场考试的良好初衷。
    
    
    孙海平、郎平能赛过弟子吗?
    
    朱慧松
    
   老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可谓责任重大。一个学识渊博、业务精湛的老师不仅会受到学生的喜欢,更能真正引领学生踏上成才之路。相反若是让南郭先生当了老师,只会是误人子弟。作为校方,对老师严格要求,进行相应的考核很有必要,但究竟该如何来“考老师”则大有学问。
    近年来,很多学校都采取了让老师答卷考试的方式,乃至师生同场竞技,同答一张卷,事后还将成绩公之于众。在校方看来,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倘若要求学生做的试题,老师却不会做,又如何能教好学生?
    虽说这有一定的道理,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老师的答题能力和教学能力之间也并不能画上等号。就拿知名田径教练孙海平来说,培养出了刘翔、史冬鹏等众多跨栏名将,他的执教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可如果来考考其现在跨栏水平如何,乃至和徒弟比试一番,恐怕会输得很惨。
    老师的责任是“教”,重在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学会触类旁通,可谓“授人以渔”。而学生则重在领会掌握和灵活应用,两者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若硬要放在一起比试,显得很牵强。而我们的很多试题中不乏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答题其实并非老师所真正擅长的。而要是老师分数不高,乃至被校领导训斥,老师抬得起头吗,还怎么教育学生?如此一来,或许不少老师也会和学生一样,三更灯火五更鸡苦练备功。这样就算老师能考得一个好分数,乃至成了“答题机器”“考试狂人”,教学能力就能提升吗?恐怕非但没有帮助,还会影响到本职工作。
    当然,从让老师体验学生生活的角度出台,时不时组织老师参加答卷考试未尝不可,但这仅仅只能起一个参考作用,别给老师太大压力,校方还是应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上,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弊不在“考”而在于“同”
    
    刘昌海
    
    管理者对职工的业务水平以试卷的形式进行考查,这非常普遍,也无可厚非。对于一名教师来讲,一年到头经历的各种各样的考试也不少,大多时候都能够平静面对。为何单单对这次考试反应强烈?原因无他,只是因为和学生一起考而已。
    虽然在学校领导的眼里,不管教师还是学生都是自己的管理对象,但在教师的心中,却觉得自己和学生有别。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这恐怕是社会地位不高的教师唯一觉得可以抬起头来的地方。如今让他们忽然变成了和学生一样的普通考生,这或多或少会造成心理上的落差。
    “师生同考”弊不在“考”而在于“同”,正因为师生同考触动了教师最脆弱的那根神经,才引起了激烈的反弹。诚然,一线教师的答题水平也许不比那些最优秀的学生更高,但也不会低到哪儿去,他们难以接受的是那种自尊心受挫的感觉。学校不是不可以对教师进行业务考核,但应该独立于学生的考试之外。
    说实话,如今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不高,和自己的领导都不拿自己当回事不无关系。 这几年,全国各地因为“师生同考”引发争议已经发生过不止一回,该校领导居然还要坚持这么做,说明他们对权力过于自信,这样的自信,恐怕不只体现在这一件事情上。在教师上交的那张白卷上,我们也许能够读出积累已久的怨气。
    想要知道教师的业务水平,想对教师进行业务练兵,有太多的形式和方法,不见得非得采用教师不喜欢的“师生同考”。我们总是说管理要人性化,至少在这场师生同台竞技的考试中,我们读不出半点人性化,只是看到了有权就是任性。如果这次考试的组织也是对校领导业务能力的考核,恐怕他们得到的分数会是不及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