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快评)小贩轧死儿子的悲剧本可避免
(2015-01-16 23:58:34)
标签:
育儿 |
武洁
1月15日下午,多位网友发微博称,浙江杭州萧山区一水果商贩看到城管人员执法,驾车离开过程中致儿子被轧死。当晚7时许,杭州萧山市城管局通报称,小贩自行离开时,未注意到自家小孩在车下玩耍,致小孩被自家货车碾压当场身亡。(《新京报》1月16日)
为躲城管,竟然轧死自己的儿子,小孩母亲抱着已死亡孩子痛哭的悲戚一幕,实在令人心酸。小贩丧子的遭遇,自然会引发人们的同情,而这笔血泪账,也很容易被记在城管的头上。不过,尽管是为了躲避城管执法,但既然是小贩在仓促逃离之时忙中出错,“轧死儿子”这一惨祸,还真的就说不上城管有多大责任。当小贩将自家小孩撞倒后,城管还及时拨打了120,并没有见死不救。官方回应也是客观事实,并非故意推卸责任。
“小贩轧死儿子”的责任认定应尊重事实,而不能因为城管与小贩之间的新仇旧恨,便不分青红皂白地让城管躺着也中枪。在这一惨剧中,执法的城管并未使用任何暴力,也不是直接肇事人,应该说并不存在明显的过失。那么,“小贩轧死儿子”,是否就不可避免了呢?
应当承认,小贩夫妇在躲避城管的过程中,疏于对幼子的关照,的确是惨剧发生的直接原因。但对于小贩而言,之所以躲避城管,甚至慌乱到连孩子都来不及看护的地步,显然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对于小贩而言,一旦被城管抓住,便意味着罚款和扣押车辆货物等生产物资,而这些是全家生计所系。于是,面对城管执法,小贩的第一反应必然是尽快逃离。
小贩为了求谋生私设摊位,生存权本为自然正义,而城管执行的是城市管理规定,代表着法定正义,为什么两种正义碰到一起,却沦为如同老鼠见到猫似的尴尬局面呢?
可见,尽管“小贩轧死儿子”并不能全怨城管,但惨剧的发生,却与当下的城管执法方式脱不开干系。只要城管与小贩之间的“猫鼠”格局不变,只要某些地方城管的执法方式仍然是置小贩生计于不顾,“老鼠见了猫”式的仓皇逃避,也就必然蕴含安全风险。这次是“小贩轧死儿子”,下次会不会轧到其他无辜的公众,恐怕亦非杞人忧天。
城管工作固然很重要,但执法的方式与手段应尽快摆脱“猫鼠”模式。事实上,唯有充分尊重小贩的谋生权,城管的执法权才无可挑剔,城管与小贩之间才能跳出“猫捉老鼠”的节奏。很多国家虽无“城管”这一职业,但也有承担城市管理职能的部门和工作人员,一般来说,只要商贩没有影响到交通和居民生活,或是没有公众举报,执法者一般不对游商行为进行过多干涉,更不会没收小贩的货物与生产工具。
如果城管与小贩都能明确自己的权力和权利边界,知晓对方的行动底线,“猫鼠游戏”就不会上演,更不会有小贩仓皇逃离时轧死儿子这样的悲剧发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