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龙贵
近日,云南省检察机关第二届预防职务犯罪案例分析评比活动结果揭晓,曲靖市麒麟区人民检察院预防科科长刘高峰撰写的《幼儿口中夺食案——麒麟区二幼李彦平贪污受贿案件分析》报告被评为全省“十佳案例分析”,成为曲靖市唯一获奖单位。据调查,2008年至2012年期间,曲靖市麒麟区第二幼儿园原园长李彦平伙同他人,利用各自职务上的便利,采用虚增幼儿伙食费、夸大菜单品名和数量、虚增工程款等手段,先后贪污、受贿达60余万元,于2012年10月8日被曲靖市麒麟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2年。二审维持原判。
虽然是两年多之前的一起案件,但今天读来依然让人感到痛心。一为教育者而痛心。从1990年起,李彦平不仅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并且一直担任着管理者的角色,这是对她业务能力的极大认可。如果不是因为贪念,如果她能够守住一个教育者的底线,那么今天的李彦平完全会是另外一种样子。可如今,监狱中多了一个罪犯,而教育界却了一名优秀的人才。可以说,李彦平的堕落,不仅是其个人和家庭的损失,也是社会的损失。
二为孩子而痛心。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年龄,菜品是否丰富,营养能否跟得上,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发育。而李彦平身为园长,却将孩子当成了直接的伤害对象,以虚增伙食费、夸大菜单品名和数量,从孩子的口中“夺食”,以满足一己私利,是可忍孰不可忍?事实上,更大的伤害或许还在于心理上。对于一个人来说,上幼儿园时遇上的老师,都具有启蒙意义,她们的品格包括言行举止,往往会在孩子的心目中形成对老师的全部定义,如果老师的形象有污点,那么孩子的生长中就难免会留下阴影。
有所有的腐败案件一样,教育领域的腐败现象也是权力不受约束的必然结果。从2008年到2012年,李彦平的犯罪行为的时间跨度长达四年多,在这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李彦平越陷越深,无力自拔,事实上也从一个侧面凸显了监督的乏力。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李彦平的贪腐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另一方面,则与她幼儿园园长兼书记的身份密不可分。任何一个领域,“一把手”通常都是位高权重,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那么不仅容易滋生腐败,而且腐败还具有渗透性。比如在这起案件中,李彦平就“发展”了该园副园长和会计作为同伙,是一起典型的集体腐败案。
李彦平曾在自我剖析中这样说:“开始我说什么也不要,经不住他人的劝说和诱惑,觉得身边的人也这样,也就很自然的接受了。”近年来发生在教育领域的贪腐案件并不少见,以前人们所认为的一些“清水衙门”甚至已然成为腐败重灾区。李彦平的堕落轨迹无论是对教育工作者,还是对监督部门来说,都是一种警示和提醒。
为什么说教育腐败是最令人痛心的腐败?因为教师是天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教师的行为代表着一个社会的道德标尺,更因为教师面对孩子、面向未来。
相关报道见A12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