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俊
“学校改名立马高大上,哈佛牛津纷纷道贺!”日前,有网友晒出贵州城市职业学院新校区落成后,挂出9所世界名校道贺横幅的照片,让网友直呼“亮瞎眼”。该校教师证实有此横幅,但道贺并不存在。(9月25日《南方都市报》)
新校区落成,兄弟院校前来道贺并不足为奇。只不过,作为西部省份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办职业院校,却赫然挂上了9所世界名校的道贺横幅,此间的反差,足以令人大跌眼镜。更离奇的是,这些横幅还是校方私自冒充悬挂的,名校道贺并不存在。
高校标榜“走国际化”路子的现象,日渐兴盛。一些公立高校也往往大打高大上的“国际化”招牌,动辄宣称与国际接轨,实则是大学办学理念迷失、丧失办学特色的一种表现。高大上的“国际化”标榜,看起来“洋气”,其实不过是另一种“土气”。事实上,对于一些地方民办职业高校来说,最大的特色恰恰是应该注重于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培养人才,这比自封的“国际化路线”恐怕要切实得多。如果一味跟风追逐不切实际的“国际化”,注定只会在迷失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自制名校道贺横幅,如果是自我炒作的一个噱头,只能说明校方的自我推销手段与思维太为拙劣;如果真是以此来为“国际化”正名,只能证明这种定位是多么的廉价与虚伪。再说,大肆张扬与伪造不存在的道贺,也是一种造假行为,而该校的校训中,明明写着“求慧至真”,如此分裂让校训置于何地?只能徒增笑料罢了。而由此反映出来的目前大学教育特色的式微和职业高校的发展困境,却是一个需要严肃审视的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