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末话题   公交保卫战

(2014-07-20 00:50:14)
公交车已然成为公共安全重灾区。针对少数地方近期接连发生公交车纵火案件,公安部近日紧急部署进一步加强地铁公交安全保卫工作。公安部要求,,各地公安机关要全面提升防控等级,进一步强化重点物品、重点人员管控。具体措施包括,在重点车站实行定点盘查,组织群众群防群治,加大对危险品的管控,等等,引发广泛争议的是,公安部要求各级公安机关要积极提请党委政府加大投入,在每列地铁列车、每辆公交车上配备安全员。(《新京报》7月17日)
    
    
    需从人的角度反思公交安全
    
    此飞
    
    从成都到厦门,从杭州到广州,每一起公交惨案都焦灼人心。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公交车是人口密集、流动性大且相对封闭的公共场所,一旦发生有人蓄意纵火之类的犯罪活动,往往不易逃生,危害后果不堪设想。也正因为如此,公交车成公共安全重灾区,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是一种人人自危的恐慌感。有鉴于此,加强安保力量,从而提升公交车、地铁等公共场所的防控等级,理应成为相关政府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公安部的布署工作来看,无疑很有针对性。这些举措一方面可以起到排除安全隐患的作用,另一方面对犯罪分子也是一种心理威慑。鉴于公交车的高风险性,像反恐一样保障公交安全,显然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只是,再好的举措,要想真正起到保卫公交安全的目的,关键仍在于执行和落实是否到位。以配备安全员为例,从理想情况看,这固然相当于加设了一道安全防线,但就现实而言,繁忙路段的公交车载客量非常大,一个安全员是否有足够的精力?必须正视的一个事实是,由于收入不高、工作强度大,公交司机是个颇有怨气的群体,在北京等不少城市公交司机也处于短缺状态。安全员的收入待遇肯定不会比公交司机高,他们的责任心和素质如何保证也很是一个疑问,这个问题倘若不解决,“安全员”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摆设。
    更加现实的问题是,加大安保力量,必然意味着资金投入的增加。如果长期实行,这将会是一笔不小的投入。那么谁来落实和保障,会不会成为一个瓶颈?校车问题就是一个前车之鉴,如果制度上是完备了,但资金不到位,最终难免不出事就能拖就拖,一出事就后悔不迭的困局。
    从更大的视野来看,保卫公交安全,不仅要有技术层面的改进,还要有非技术层面的提升。这其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事实上,由于特殊环境,发生在公交车上的犯罪活动具有突发性乃甚至“自杀性”的特点,很难从技术角度绝对避免。这个时候,公众的道德素质和公共素养往往能够在特定情况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成都公交纵火案发生后,各地公交车上都配备了安全锤,但很快就发生安全锤被偷的现象。在近几次公交纵火案中,现场乘客也大多是慌乱逃生,似乎无人想到使用安全锤。不得不说,人为原因在客观上也加剧了此类公交惨案的伤亡后果。
    从人的角度来反思公交安全,还需要加大对社会底线群体和弱势者的关注。几起公交纵火案的肇事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身处社会底线,要么因个人原因成为人生失意者,要么是自感遭遇不公平待遇而诉求又无处表达,因此而心理灰暗,被社会严重边缘化。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但也正因为他们生活得毫无存在感,更应得到社会的关注,而不是成为被社会遗忘的人。无论是地方政府部门还是社区,都应该建立相应的沟通和对话机制,化解他们心中的戾气。也许一句话、一声问候就能避免一场悲剧。
    
    加强安检是最现实的选择
    
    伍少安
    
    每辆公交车配备安全员,进站上车必须安检,这么做的必要性显而易见,没什么好争议的。一方面是近期接连发生公交车纵火案件,从维护社会秩序的视角来看,政府部门理应有所行动,提前防范公交车纵火案件的发生,而不是烧起来才赶去灭火。另一方面,接连发生的公交车纵火案件已经让人们对公交有所畏惧,人天生都是惜命的,如果大多数人都害怕坐公交,而政府又不采取果断措施的话,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社会恐慌。
    当然,加强安检并非没有弊端。公交车的主要功能是低价和便捷,如果推行安检,每个站停留的时间就会增加。对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来说,如果交通成本在时间上增加了三分之一,或许很多人都会说伤不起。有人已经抱怨自己睡眠不足,或者觉得孩子睡眠时间少,实行安检后,上班族和学生都要相应起早一些,心里上是有些不愿意。
    但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某个方案完美无缺我们才去选择,而是将两种方案对比,两害相权取其轻。公交车实行安检所能得到的安全程度,目前没有别的方案能够取代,而实行安检的弊端,只是增加时间成本;不实行安检,对于个体来说,会丢命,对于社会秩序来说,则遭到了严重破坏。增加时间成本与丢命相比,我们应当秉持生命无价的基本原则,乐意花时间去换取生命安全。
    可以预见得到,少数人因为赶时间,在开始推行公交车安检时,会有些抱怨。抱怨的时候,就要理性对比“增加时间成本”与“保证生命安全”之间孰轻孰重,抱怨情绪就会得到纠偏。
    
    
    公交安全不能指望“安全员”

惠铭生
    
    公交车上配备安全员就能确保安全吗?这恐怕颇值得商榷。
    城市公交往往拥挤不堪,一个安全员在车,随时会被挤到一偶,不仅难以挪步,视野也会狭窄,即便偶尔遭遇纵火嫌疑,恐怕也难有作为。公交车陪安全员,作用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有效。
    纵火疑犯真的有那么可怕吗?纵火疑犯一旦犯罪得逞,则会给公民、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理应得到社会的唾弃、法律的严惩。但是,回顾以往发生的爆炸、纵火案件不难发现:他们大多是精神不大正常者、社会失意者和自认为权利不能伸张的弱势群体。他们除了有犯罪的主观恶意之外,未必身强力壮,未必可以傲视一切、肆无忌惮犯罪的地步。
    像这样的疑犯,其实是个“纸老虎”,社会歧视不必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可见,每辆公交车上配备安全员成本过高,而且也没有必要。确保市民乘坐公交车安全,最关键、最有效、最长效的“安保”措施,就是推行群众性、互助性群防群治。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疑犯最狡猾,再凶残,但实施犯罪也是在人们的“眼皮底下”,只要大家提高警惕,脑海多些安全防范意识,一旦发现形迹可疑尤其是欲实施犯罪行为者,只要大家吼一声,齐心协力,会在很大程度上杜绝悲剧的产生。
    也就是说,公交车上人人都是安全员,集体的力量绝非一个安全员所能企及。在公交车上,大家的安全是捆绑在一起的,一损俱损,难以“独善其身”。我们乘坐公交,与其把自己的生命安全托付给一位安全员,还不如托付给自己和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的“安保”最靠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