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陈伶娜
当了40分钟人质,她成了52名学生与劫持者张泽清之间的稳压器,任何一方情绪崩溃,灾难都将一触即发。如果没有秦开美先期稳住劫持者,警方亦很难顺利展开布控和救援。而此前,秦开美本是“可有可无”的人物:尽管教学出色,但因为是代课教师,她两次被政策清退,后因学校缺人而被召回。(《新京报》6月17日)
中国有数以千万计的教师,除了少数无良无德者,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倘若不是这次意外的人质劫持事件,秦开美也将这般“平凡”下去,并且是以让她自己略感自卑的代课身份。有人将代课教师称为教师中的“农民工”,虽然从事着同样的教育工作,但收入微薄。秦开美的月薪直到去年,才从700元涨到1400元,也没有任何保险福利。除了物质收入上相对低微,让其家人心酸的,还有“尊重上的漠视”,在被两次清退后,又因为学校缺老师而被招回,可谓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就学校的实际需求而言,秦开美并非可有可无;就其实际能力而言,教学出色,同事评价她“善良、尽职”,她无愧教师资格。然而,代课26年里,秦开美都因不合政策错过了两次转正机会,一次是年龄太小,一次因年龄太大。如果确实是因年龄而无缘转正,这样的门槛设置难言合理公正。
幸好,时穷节乃见,在劫持事件现场,从来都不敢独自走夜路的秦开美异常地冷静、勇敢,也幸好她逃过了生死劫。当“临时工”成为“英雄”,际遇轮转,不仅网友冠之以“最美女教师”的名号,媒体的聚光灯将她笼罩,湖北省文明办也评选其为“湖北好人”,同时,潜江市政府相关人士透露,秦开美的转正问题已经提上了日程。
这或许可看做秦开美因祸得福的幸运,然而又未尝不是其作为“代课教师”的悲哀。2013年8月的教职工统计,在全国幼儿园、普通小学、中学学校及特殊教育学校中,代课教师均有一定的分布,统计结果显示,上述教育机构中的代课老师共计超过42万人。然而,矛盾冲突毕竟是少数,不是每位代课教师都有机会交一张生死考验的答卷。
2010年1月,教育部表示,严格禁止聘用新的代课人员,规范中小学的用人行为。将在岗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与择优录取、辞退补偿、纳入社保等措施统筹考虑,特别是要允许那些具备教师资格、符合教师任职条件、素质较好、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代课人员参加公开招聘,择优进入到教师队伍。从上述表述来看,秦开美是具备被“择优录取”条件的。也就是说,抛开所谓的年龄门槛,秦开美本来就是具备“代转公”资格的。但她为换取这一资格却需要极其偶然的机会和超常的代价。
另外,就算此前可以种种制度理由称其不符合转正条件,那么为何连基本的“纳入社保”也未曾做到。这背后,是否存在“有编不补”的行为,值得追究。
湖北潜江人质劫持事件的枪声过后,人们在为排队当人质者鼓掌的同时,也需要冷静思考,如何防范和避免下一个“张泽清”走上劫持人质的不归路。其中再次出现的“代课教师”角色,同样也需深究,还有多少人被扭曲的政策执行“劫持”了身份和认同?当惊魂甫定、光华散去,不知道以“人质”为代价换来一个教师编制的秦开美,想起片刻勇气爆发之前26年的坚忍,又要作何感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