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是父亲节。不过,相对母亲节,明显遇冷。“父亲节是几月几号?”“父亲节是哪一天?”……“父亲节”3个字刚刚输入,网友输入最多的搜索关键词就迫不及待地蹦了出来,让这个同样是舶来品的节日显得有些落寞,甚至于在逢节必炒的商业领域,父亲节也有些“爸”气不足……近日,人人网对年轻人发起了一场“亲情特别调查”,参与问卷的大学生近千人,65.4%的人认为和父亲通电话时缺少聊天的话题。
冷寂父亲节的热思考
魏青
这么多的年轻人缺少和父亲之间关于聊天的话题,这是父爱和孝道之悲。商家不待见,子女不重视,社会没热情,甚至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还有个父亲节。冷寂中让人思考。
想到父亲,脑海里会闪现朱自清的《背影》,还会出现《背着孩子上大学》的父亲,当然,更多的父亲经典镜头是像老黄牛一样为家庭和社会默默耕耘的父亲们。由于受传统家庭文化伦理的熏陶,更多的父亲以严肃、冷峻、,坚韧、,沉稳的形象出现,和母亲细腻、,仁慈、,温馨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辈们也以极其内敛的方式来对待父亲,客观上造就了很多人对父亲的爱缺乏热烈的表达。
很多人孝顺父亲更多的体现在了金钱和物质的奉供,而缺少和父亲的沟通。但父亲刚毅的外表下,内心也可能孤独。西方人受感恩思想的影响,推广了父亲节。当初父亲节之所以设立在6月,是因为6月的阳光最炽烈,代表了对父亲炽热的爱,但是,父亲节却遭遇了冷清。
我们没有自己的父亲节,但是如果能够在父亲节表达出我们的感恩,父亲一定会很欣慰。善待父亲,就应该在当下,《一封父亲给儿子的信》感动了很多人:当我靠近你时,不要觉得感伤、生气或埋怨,你要紧挨着我,如同我当初抱着你,我爱你我的孩子……
父爱如山,我们应该拯救冷寂的父亲节。
“爸”气不足让我学会做父亲
王军荣
“父亲节”受到商家的冷落,这是与“母亲节”完全不同的。
“父亲节”会收受到什么样的礼物?恐怕许多做作父亲的是并没有想过的。,“父亲们”也不习惯收礼物,。而许多作父亲更不习惯过“父亲节”。我是一位父亲,我也没想过我的女儿要送给我们什么礼物,我只知道,女儿健康、快活就足够了,这就是给我最好的礼物。而调查也表明:父亲最想要的礼物是儿女的健康和陪伴。这想必是大多数父亲想要收到的礼物。
父亲一向被比喻作“大山”,而父爱多是以沉默的形式出现。在“父亲节”,无妨自问:,我们会做父亲吗?在现实中,一些父亲喜欢做“中国式父亲”,即对孩子无微不至地的关爱,甚至达到宠爱孩子的地步,要不然,一句“我爸是李刚”为何广受质疑;还有一些父亲喜欢作“狼爸式”的父亲,认定“棍棒底下出人才”,。这样的教育方式同样缺乏科学性。
鲁迅先生在多年前谈及《我们现在如何做父亲》,时至今日,我们同样该问自己,我会做父亲吗?当“爸爸去哪儿了”的疑问萦绕在孩子心头时,我们是否问问自己,陪孩子的时间足够吗?我们有多少时间陪孩子打球,陪孩子聊天,陪孩子做功课?多少时候,借口工作忙而远离孩子?至今我还未学会给女儿梳头,这是最令我觉得惭愧的。
该如何做父亲?或许没有答案,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该多抽时间陪孩子,该不吝啬对孩子的表扬,“父亲节”“爸”气不足很正常,过一个平静的“父亲节”也很不错。“爸”气不足的“父亲节”,让我反思学如何会做父亲。这是“父亲节”带给我们最大的收获。祝天下每位“父亲”节日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