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城时评)弃婴岛只是最后的“生命摇篮”

(2014-05-24 01:21:03)
标签:

杂谈

本报评论员 陈伶娜
   22日中午1时40分,我省首个“婴儿安全岛”试运行第二日就收到一名婴儿。被遗弃的女婴仅出生3天,名叫小梦(化名)。(相关新闻见A10版)
    自石家庄设立全国首个弃婴岛以来,弃婴岛去留之争已几经热议。去年7月,民政部决定在2015年底前在全国推行这项政策,如今,国内各地均纷纷设立。有人说,弃婴岛的建立有利于保障无辜孩子的生存权,有人则认为,它在纵容遗弃这种不负责任乃至违法的行为。广州弃婴岛因不堪重负而尴尬关停,更进一步加剧了部分舆论的担忧。
    昆明婴儿安全岛初建,原本也只是这一救助方式在国内推广的一个站点。但巧合的是,“登岛”的首个婴儿,在5月20日出生。“5·20”,因谐音“我爱你”,几乎成了民间又一个自发兴起的“情人节”。而2014年5月20日,因其谐音“爱你一世我爱你”,更是被赋予别样的意义。一个在有爱的日子里出世的孩子,原本应该被更多的爱包裹和滋养。遗憾的是,她的家人只爱了她一天而非一世。并且,与大多数被遗弃的孩子可能身患重病不同,小梦除了新生儿常见的症状,就目前的检查结果来看,并无其他残缺。
    “年轻女子”遗弃一个健康的孩子,原因可能是“不敢”抚养或者“不能”抚养。若是“不敢”,弃婴岛历史上也有“顾惜妇女自尊”一说;若是“不能”,只要孩子是健康的,大抵都还不至于到迫不得已而为之的地步。此类情况,与婴儿安全岛设立的初衷不尽一致。
    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提到,保守统计中国每年大约有10万名儿童被遗弃。弃婴岛应只是保护幼小生命的最后一道屏障。它是基于遗弃行为的客观存在,而致力于改变遗弃结果的兜底救助制度。民政部门曾明确表态,建立弃婴岛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婴儿在被遗弃后身心再次受到外部不良环境的侵害。因而,婴儿安全岛最常见的是因患病被弃,舆论对于那些真正因绝望无助而弃子的父母也往往会多一些宽容,而将矛头转向当下国内尚不完善的儿童大病救助机制。
    从字面意思形象地看,“弃婴岛”如同一个生命漂流于绝望之海的最后希望,倘若还能有其他的办法“游”回岸边,或者能搭上一只“救援船”归岸,那么是不必登岛的,毕竟“岸”才是爱与生命之旨归。对于有道德和有担当的父母,自力更生奋力“游”回岸边是其首选,就像昨日曝出的山西左权县泽城村的“喂食爸爸”王志华那样,用不抛弃不放弃诠释父爱之义。当然,国家和社会的意义在于,不让“落海者”绝望,这就要求保障制度的完善。对此,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詹成付此前表示,民政部正抓紧研究制定重病残儿童社会保障政策,减少其被遗弃的风险。愿这艘“救援之舟”早日出海。
    而再往前看,防止民众“不慎落海”,或许才是让婴儿安全岛回归本意的首要。比如,推行全民强制免费婚检,把好优生优育关口,降低残障、重疾婴儿出生率;加强青少年性教育,让其懂得为自身行为和为生命负责;提升公众道德素质,树立对生命的信仰。在此之外,防止“恶意登岛”、“随意登岛”必不可少。对于恶意遗弃婴儿的父母,须依法惩治。同时也需要在弃婴岛周围“编织篱笆”,即建立适当“登岛”甄别机制,从而避免对不负责任的遗弃行为的纵容。如此,也才能最大化地体现对生命的尊重。
    救赎还是纵容,一“鉴”之隔。据称,昆明市儿童福利院制定了“弃婴大量涌入”应对方案,首个弃婴或许便是对这一方案的现实考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