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涛
近日,北京东城城管部门联合工商、治安、食药监等部门,对天坛医院西门等地的露天烧烤、无照经营开展集中整治。执法人员表示,执法中,一些偏好烧烤的市民不愿配合,甚至说些难听的话:“我们就这点爱好,就喜欢吃这口,真他妈闲的。”给执法造成一定困难(《京华时报》5月12日)
“就好这口”当然是市民的个人权利,需要得到尊重,但当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这个问题变得有点儿复杂。有调查显示,露天烧烤摊上方往往存在重度污染,有的烧烤摊PM2.5数值比周边高出数十倍。露天烧烤摊周边的居民,晾在阳台上的衣服都是一股油烟味。不单是污染环境,露天烧烤的食品安全也难以保障。显然,“就好这口”的习惯,已然影响到了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
北京整治露天烧烤的行动,并不是“半夜鸡叫”而来,而是北京市政府反复征求市民意见,并由北京市人大通过的政令。去年,《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中就有整治露天烧烤的条款,今年1月22日,该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对于这项举措,北京市民和相关商家应该是心知肚明的。
在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面前,“就好这口”应当让位。维护公共利益,并不意味着谁向谁低头,而是通过理性的权衡,找到各方在现实利益上的平衡点。退一步讲,整治并非取缔,烧烤也没有被“一票否决”。烧烤摊主和“就好这口”的食客们,还可以向室内进军,尽量使用电炉或是燃气,减少油烟量。
不只是北京,整治露天烧烤在很多城市都是一道难题。在现代社会,一些民俗化、习惯化的饮食偏好需要得到尊重,但与此同时,我们更要认识到,这样的饮食偏好不能以损害公共利益、破坏公共环境为前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