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由谈)一泡尿映照出怎样的对话生态

(2014-04-23 01:16:53)
标签:

杂谈

时言平


  近日,一个内地孩子在香港街头撒了泡尿,引发了孩子父母与港人发生激烈冲突。当消息传播开来,本是街头再不过寻常的小插曲,却蔓延到了网络,引发各方论战,且甚是激烈。
  无论是街头冲突,还是网络论战,站在不同立场的各方,似乎都在寻求其所期待的真相和公道。但有些时候,有些东西,总比所谓的真相和公道要重要——争得面红耳赤的各方,谁又曾将怜悯的目光投向那哇哇大哭的孩子?
    在这场冲突中,最明白无误的真相,就是孩子被吓哭了;最浅显的公道,就是不能对无辜孩子当街哭泣漠然。
  通过视频的现场还原,事发经过大致是:小孩内急当街便溺,父母有心用纸尿片接住;有路人拍照遭孩子父亲抢夺相机,双方遂起争执;内地夫妻欲离去,港人拉住婴儿车阻拦……
    让小孩当街便溺,固然不对;但围观市民粗暴对待,怕也是无礼。一方不守规则,一方粗暴无礼,无谓的冲突,便在街头发生了。
  要论断这场街头冲突或插曲的是非,或并不难,而要化解网络上的冲突和情绪,却不简单。冷静下来想想,小孩在香港街头的一泡尿,不过是这场论战发生的导火索。点燃这根导火索的,可以是小孩的一泡尿,也可以是成年人的一口痰。
  来看看网络上的论战吧!由这一泡尿引发的舆论纷争,再度弥漫着道德自负者、地域歧视者搅动的腥臊味儿。“双非孕妇”之争、奶粉之争、地铁进食之争……变幻的话题,不变的主题。并且很显然的是,这不会是最后一战,明火随着时间流逝终将黯淡,暗火却在随时准备燎原。
  窃以为,彼此同胞同袍,要弥合规则分歧、文明差异制造的裂缝,并不需要以如此剧烈的方式来对抗对立。每一场冲突的发生,除了要辨别是非,或更应该在碰撞中寻求文明的交集,触摸人性的底线,促进规则的完善。
  就拿此番香港街头的冲突来说吧,孩子父母是否遵循了规则,香港市民是否呵护了人性,这是基本的是非;而拿新近发生在浙江苍南的城管事件来说,冲突的各方是否尊崇了法治,这是基本的底线。而分辨这种是非,坚守这种底线,对话才有可能,对立才能避免。
  内地孩子在香港街头的一泡尿,映照出某种混乱的对话生态。你跟他讲真相,他跟你谈规则;你跟他谈规则,他跟你谈道德……对话永远难以行进在同一轨道上,难免陷入鸡同鸭讲的僵局,制造一地鸡毛的结局。
    规则和人性,本没有多少论战的空间。而文化发源于价值,价值又是以人性为底色。当我们为一泡尿争得面红耳赤时,看一眼那哇哇大哭的孩子,或许这起事件,走向的不会是分裂,而是共识:街头如厕难的问题如何解决,监督者该保持怎样的姿态……由此形成的交集之下,现实问题的化解,岂不比无谓的纷争更有意义?小孩街头内急有处释放,比围绕一泡尿的情绪宣泄,要更为急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