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亚洲
农业部在农业部官网上发布《关于农业部2014年公务接待费预算有关情况的说明》,就媒体报道的农业部今年接待费预算2400多万元作出回应称,2014年,农业部在职人员年人均公务接待费预算仅为263元。(4月20日《北京青年报》)
这似乎是一份迫不及待的“回应”。从内容来看,可谓饱含“智慧”,先是摆出农业部家大业大的现实,然后以纵向比较的数据,说明该部在积极践行中央有关规定,接待费在近三年内呈现出明显的递减趋势,然后还不忘搬出一个更具体的人均接待费预算“仅为263元”。传达出的内容就是:农业部的接待费无论从整体规模上,还是从人均数据上,都“可圈可点”、“无可指摘”。
但是,只要稍有深究便能发现,农业部这样一份回应说明,不过是玩起了缺乏技术含量的“障眼法”。首先,家大业大或许确实是农业部的真实情况,但是“家大业大”是不是与高企的接待费有着必然的关联呢?接待费是对外的,职员人数多是内部情况,两者之间似乎并没直接关联;其次,有能力使用接待费的终究是少数人,“人均接待费预算仅为263元”看似一个很小的数字,但因为工作人员基数大,实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平均”是以表面上的公平掩盖了实质上的不公平。
公务接待费从来就没有多还是少的问题,只有是否合理、是否规范的问题,所以根本不存在纵向或横向的比较,只要每一笔接待费能够说得出缘由、用得合理,哪怕是再多几千万,也无可厚非。就此而言,民众对农业部接待费的质疑,质疑的不是数据本身,而是希望农业部能够就此做出详细、规范的说明,能够让民众看得清楚、明白。遗憾的是,农业部似是而非的回应,不仅没有为民众解惑,反而更添疑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