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锋
学生睡眠时间有多长?学习时快乐多还是疲倦多……贵州省贵阳市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4月10日启动,今后,上述“绿色指标”都将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标准,纳入相关的评价制度体系。(《贵阳晚报》4月11日)
从理论上说,用“绿色指标”来对教育质量进行“绿色评价”,有助于实现教育评价的多元化、科学化、优质化、创新化,契合了综合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一个明显的进步。然而,理论预期与现实之间还存在很大的距离,笔者以为,要让“绿色评价”结出“绿色果实”,还须从3个方面努力。
其一,实行“绿色中考”、“绿色高考”。中考、高考等是最关键、最重要的评价,是教育的风向标和指挥棒,是教育评价的总根子。如果中考、高考还是原来的老样子,还是那些考试内容,还是以成绩论英雄,还是一考定胜负,那么,日常的“绿色评价”就不可能有诚意、动真格,就不可能形成主流、落到实处,就不可能跳出应试教育的窠臼。只有实行“绿色中考”、“绿色高考”,让中考、高考的考试主题、考试方向与“绿色评价”的主题和方向一致,让综合素质、兴趣特长、发展潜能等因素在中考、高考中占更大的比重,建立完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等考试制度,才能带动日常“绿色评价”驶入正确的轨道。
其二,制定切实可行的“绿色评价”细则。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品德素质、兴趣特长、协调沟通组织能力、发展潜能、快乐程度等指标都难以量化,难以进行客观评价,往往需要主观评价,而学习时间、睡眠时间、学业负担等指标虽然可以量化,但容易受到学校或教师的干扰、粉饰,容易失真。鉴于此,我们必须要制定全面、科学、严格的“绿色评价”细则,从而确保“绿色评价”的可操作性和真实性,确保“绿色评价”公平、公正、公开、准确,切合实际。
其三,推动家庭、社会积极参与“绿色评价”。转变教育评价观念不仅是学校和教师的事,也是家长、社会各界的事,如果家庭、社会不热心参与、不配合,那么,“绿色评价”很可能就会走样,效果很可能会打折扣——比如,学校减少了作业,但家长依然盯着成绩,依然给学生报这班那班,依然给学生布置大量“家庭作业”,那么,学习时间、学业负担等很多“绿色指标”的数据都可能出现较大偏差。因而,教育部门要面向家长、社会广泛宣传“绿色评价”的理念、主题、程序、方法以及有利之处,引导家长、社会理解、支持、参与、监督“绿色评价”,向“绿色评价”注入正能量,给“绿色评价”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创建“绿色评价”体系、出台“绿色评价”标准、措施等只是教育评价改革的第一步,要让“绿色评价”真正成为引领教育价值观的主流评价、有效评价,结出素质教育的硕果,尚任重道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