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城时评·周末话题】殡葬乱象

(2014-04-06 01:08:28)

    清明节前后,围绕殡葬行业的话题引发热议。对于这场“人生最后的购物”,殡葬暴利、“墓价飞涨贵过房产”、“墓地20年后需续租”等再次让人感叹“死不起”。当然,也有媒体直言,“墓”后生意,“民政系统闷声发财”。而与此同时,各地倡导实施的免费生态公墓却倍受冷遇。“豪华墓”、“奇葩祭祀品”层出不穷,“代客扫墓”横空出世。“死不起”的殡葬经济与“要厚葬”殡葬习俗,殡葬乱象如何治?

 

转变厚葬心态 厚养实现孝义
朱慧松
    殡葬行业乱象丛生的情况由来已久,只要是和殡葬相关的项目,价格是节节攀升,殡葬业被公认为是暴利行业之一,很多人都发出了“死不起”的感慨。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多方面原因,如殡葬行业是不折不扣的垄断行业,在很多收费项目上,逝者家属根本没有可供选择的余地,价格再高也只有硬着头皮接受。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殡葬行业暴利也与一些人存在“薄养厚葬”的心态不无关系。
    平心而论,为了能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倡导社会新风,有关方面在殡葬改革方面也在积极推广树葬、草坪葬、海葬、江葬等生态殡葬方式,和传统殡葬方式相比,这些生态殡葬方式具有诸多好处,但却陷入了“叫好不叫座”,倍受冷遇的尴尬之中。有人好面子、讲排场,老人生前冷冷清清,去世后子女却是大操大办、相互攀比,为求风光在墓地上追求“高大上”,各种豪华公墓大行其道,青壮年大造“活人墓”的情况也并不少见。这样一来,殡葬行业的价格能降得下来吗?
    要改变殡葬行业乱象丛生的局面,有关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打破垄断机制,出台更多惠民举措,加大对行业的监管,对违规现象露头就打,严惩各种乱收费的行为。另一方面人们也要从自己做起,移风易俗、改变陋习,变“薄养厚葬”为“厚养薄葬”。在老人生前多尽孝比老人去世后大操大办更有意义,若是条件许可,不妨选择生态殡葬方式。相信这样双管齐下,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增加公益墓地 推广生态殡葬
杨国栋
    应该承认,在贫富差距已成为客观现实,且这种差距在短期内没有缩小迹象的情况下,“豪华墓”、“奇葩祭祀品”这种高端殡葬消费必然会有一定的市场,毕竟现实的需求摆在那里。国人“入土为安”、找块“风水宝地”下葬的传统观念也使位置较好的墓园成了抢手货。而中国土地资源有限,不可能无限制的提供墓地给逝者,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从长远来看,控制墓地规模是大势所趋。基于未来无墓地可买的恐慌心理,加上一部分人的刻意炒作和墓园经营者的推波助澜,墓价飞涨也就在所难免了。
    殡葬暴利的出现,除了垄断经营造成的“奇货可居”,主要还是适合普通百姓的平民墓地太少,民政等部门监管不力,甚至直接参与殡葬暴利的分赃,由此产生的黑色利益链导致殡葬乱象愈演愈烈。要终止殡葬乱象,不仅要打破殡葬行业的高度垄断,更要强力反腐,严厉问责。同时也要积极推广公益墓地,节约土地资源的同时减轻群众的殡葬负担。大家不用担心无墓地可用,才不会提前几十年购买墓穴,助长墓价上涨。 
    免费生态公墓倍受冷遇,并不说明生态殡葬不可行,只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够,很多群众根本不了解何为生态殡葬,其优势在什么地方,因此才难为群众所接受。如果能加强宣传推广,改变传统殡葬习俗。中国人从土葬到火葬,也没多少年,说明旧殡葬习俗并非改变不了,关键是要在宣传得当的基础上合理引导。


放开市场竞争 实现公益兜底
江德斌
    由于我国传统文化强调死者为大,民间长期以来都有厚葬习俗,出于面子和攀比心理考虑,过度追求奢华殡葬服务,而从业者亦看准这一方面,知道家属舍得花钱,想方设法诱导家属购买各种产品和服务。同时,殡葬业处于信息不对称格局,从业者知晓相关产品成本和服务规定,普通民众则难以搞清楚,为了给逝者一个体面的丧葬,不得不接受各种强加项目,明知道会被宰一刀,却也只能无奈引颈待割。
    死亡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终极问题,也是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归途,民众既清楚这个事实,却又不想直面结局,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及社会习俗的影响,民众对殡葬的态度也很纠结,亦给从业者留下可乘之机。殡葬业的各种黑幕源于信息不透明,以及行业缺乏规范性管理,且处于政策性的垄断格局,缺乏竞争导致暴利难以平抑。
    显然,扭转殡葬业乱象的关键,就在于放开市场进入限制,制定行业标准,严格执行价格信息公开,让民众明明白白消费。同时,政府亦需看到殡葬服务具有的社会公益性,不能全部交给市场,让民众自行承担所有费用,政府亦要负起责任,对基本殡葬服务予以免费,由政府提供或者购买相关服务。而对于其它额外的项目,则可以让民众根据自身需求,向市场购买个性化服务,以此确保各取所需,满足多元化需求,亦给殡葬业留下发展空间。
    殡葬业的未来应立足于人性化,以尊重生命、维护逝者尊严、提供物有所值的产品和服务项目,让民众可以坦然走过生命的最后一段路。如果说给国内殡葬业找一个学习榜样,不妨仔细观摩下日本电影《入殓师》,看看怎样把这个行业做到极致,如何树立起行业标准、社会价值,以及良好的声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