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城时评)机关食堂开放的多重隐喻

(2014-03-28 01:08:08)

本报评论员 陈伶娜

   机关食堂的长队里看不到公务员,倒不乏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这是记者3月26日中午11点左右在云南昆明市级机关食堂内看到的场景。昆明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主任邵航涛告诉记者,自2011年昆明市市级机关陆续搬往远离市区的呈贡新区以来,昆明市级机关食堂就开始向社会开放。
    有人说,如果有一台无所不在的摄像机,看看人们在哪里吃饭、吃什么、和谁一起,个人状态、社会分层、时代特征就都能体现出来了。“机关饭”一度是普通市民眼中的神秘物,隐于大院中,代表着体制内的福利和优越,象征着少数人的特权。因而,民众与公务员同屋就餐的情形,让人耳目一新。
    报道显示,昆明市级机关食堂对外无门槛开放,初衷是解决前来办事市民的就餐问题。最初,“饭荒”、食物安全、设施安全、甚至人身安全等问题也曾引发忧虑,但从近年的运营来看,担忧被消泯,且租金较低加上多元经营,略盈利。
    “机关饭”之所以受到民众欢迎,除了实惠、管饱、味道好,“一荤两素6元,两荤两素8元,三荤两素10元,米饭不够可免费加一次,咸菜和汤免费用”,价格甚至比不少高校食堂还便宜。重点还在于饮食卫生安全有保证,用料扎实、能够“吃得放心”,在“舌尖上的安全”堪忧的背景下,这一点尤其难能可贵。
    机关食堂对外开放属于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必由之路。机关单位将优质资源与周围的居民共享,也是国家力促的一件惠民实事。2006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鼓励单位内部食堂开放。2009年11月,民政部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意见》,鼓励社区内或周边单位向社区居民开放内部食堂等公共设施。2009年,广电总局302食堂与北京月坛街道办合作,成为第一个向居民开放的中央机关食堂。之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广电总局、原铁道部等10余家单位,开始尝试与社区居民资源共享。此外,政府资源开放的趋势,近年来已初露端倪,除了食堂,机关大院开放参观、机关厕所、机关车位等的开放在全国各地都屡有尝试。
    机关食堂主动放低身段,敞开大门,不仅是为民众提供便利,将安全与实惠与民共享,可实现对老年人、学生、农民工等群体的关照;也能让承包者实现利润诉求;更利于有效利用公共资源,为政府树立亲民形象,收获舆论赞誉,也是服务型政府形象的应有之义。
    《人民日报》近期的一篇文章指出,“体制内”如今面临着被标签化的困境。而这样的困境,一定程度上正是距离和神秘所致的“刻板成见”。因而,从拉近距离,在同一屋檐下就餐、共享实惠开始,神秘的面纱被揭开一层。
    从这个角度而言,一碗“机关饭”,关乎公开、平等、透明等多重隐喻,是党的群众路线及人民政府服务人民的宗旨是否被践行的缩影。当然,目前来看,“吃在体制内”尚不可能蔚然成风。总体来看,全国范围内机关食堂开放仍应者寥寥,比如部分机关食堂可能因为场地有限,没有能力开放,或担心成本压力,经营模式尚需探索等问题。但对于有条件的机关食堂而言,昆明市机关食堂的实践有助于消除顾虑。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这种政府资源开放的姿态,能逐渐成为一种常态。   相关报道见A2/03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