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事快评)“政府代赔”不能变成纳税人埋单

(2014-02-18 01:19:30)

浦江潮
 
    广西警察枪杀孕妇案,政府前期代赔73万元;青海湟中城管队长打伤孕妇,政府先行赔付20.9万元……近期,连续几起公职人员伤人事件的善后处置引起人们关注。记者整理近年来10起公职人员违法事件发现,事件发生后,大多由当地政府先行赔偿,但无一地方政府就此作出解释,也没有发现地方政府追偿成功的通报或新闻报道。(《法制晚报》2月17日)
    公职人员违法犯罪造成公民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如何赔偿受害人应一分为二地看待:有些违法犯罪纯属公职人员的个人行为,与其职务、履职毫无关系,在此情况下,涉案公职人员就是普通公民,与受害人之间是民事赔偿关系,该怎么赔就怎么赔,应自掏腰包;有些公职人员违法犯罪是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发生的,按照法律规定,受害人有权获得国家赔偿,地方政府应先行代为赔偿,然后向涉案公职人员追偿。
    不少人对“政府代赔”感到难以理解,但要看到,“政府代赔”确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一方面,这些公职人员毕竟是在履职过程中违法犯罪的,其行为与供职单位管理不力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政府代赔”可以让受害人及时获得赔偿,有利于维护受害人的权益、尽快平息事态。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政府代赔”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被滥用,有些违法犯罪明明是公职人员的个人行为,与履职无关,一些地方政府却多管闲事实施“代赔”;二是赔多赔少随意性很大,往往是受害人及家属闹得越凶或舆论反响越大赔得越多;三是“政府代赔”之后没有追偿,或者追偿不到,“政府代赔”最终变成“政府赔偿”,纳税人成了为公职人员犯错埋单的“冤大头”。
    事实上,政府追偿有明确法律规定,《国家赔偿法》中有“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的条文,这说明,地方政府该追偿而不追偿是一种违法行为,不仅损害了纳税人的权益,而且变相纵容了一些公职人员胡作非为。至于一些地方政府为何不追偿,专家的分析一针见血:“政府代赔”的钱出自财政,没人心疼;过错方是“自己人”,谁也不愿意得罪。
    不管是从“惩前毖后”的角度,还是从维护纳税人权益的角度,“政府代赔”都不应变成纳税人埋单。为此,目前亟需建立“政府代赔”的明确规则:什么情况下应由“政府代赔”、什么情况下不能由“政府代赔”,需要作出细致的划分;政府代为赔偿的标准是什么,既要有明确规定,又要由地方政府向民众作出解释;《国家赔偿法》中的追偿规定必须得到刚性执行,对于不积极追偿的地方政府,应有相应的问责办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