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劭强
据广东省纪委14日通报,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可炜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这是继去年省科技厅原厅长李兴华后,广东科技行政系统又一名落马的厅级官员。去年广东科技行政系统腐败涉案人数已逾50人。一位接近广东科技系统的人士告诉记者,科技系统官员出事,多与科研经费的发放和产学研项目有关。(人民网2月17日)
为何原本给人以清水衙门印象的科技系统,会出现如此严重的腐败?表面的原因是,钱多惦记的人多。近年来我国科技投入日益增长,2012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5600.1亿元,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45%。可钱多并不是过错,科技领域经费充足是科技进步的一个依托。真正的问题在于,钱没有花在刀刃上,花在了寻租上。或者说,是科研的行政化——科研经费投入何处,由权力决定;科研成果如何评价,由权力决定。只要权力被公关、被伺候好,科研经费就可以拿到手。当然,这些经费相当一部分不会投入到科研本身,而是用在了公关上,或被挪作他用。
预防科技腐败需要对症下药,也就是放权,让科研回归科研。放权的第一层含义是,厘清权力和市场的边界。权力的泛化看似增强了管理,实质却可能干扰了规律。以科研为例,企业本身就有创新的动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新意味着新的机会,新的前景,市场会驱动企业创新。因此,对于企业的科技创新,权力应该放手,应以间接的政策性鼓励为主,不宜用实际的资金作为杠杆,撬动企业的科研热情。市场能干好的事情就交给市场去干,权力的干预通常会好心办了坏事。
放权的第二层含义是,厘清管理和科研的边界。科研需要加强管理,只是在管理时,需要遵循科研的规律。比如,科研项目的申报如何做到客观公正,科研经费的拨发如何做到合理高效,科研成果的评定如何做到公平公正,这就需要引进专业的机构,让专业的人士做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成果得到恰当的评价和审定。一旦权力僭越了科研的规律,科研的管理也就容易延续官本位的陋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