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事快评)选汤圆或玫瑰 答案在题外

(2014-02-14 01:04:25)

白翎

    今年的2月14日将同时迎来中国的元宵节与西方的情人节,是19年一次的“重合”。双节合一,原本喜上加喜的好日子却让不少人犯了愁。近日,不少网友纷纷感叹面临“玫瑰和汤圆的选择题”:究竟是捧着玫瑰去找恋人,还是回家陪父母吃汤圆呢?(新华网2月12日)
    团圆遇浪漫,到底陪谁过?选家人还是选“佳人”?这样的纠结背后,实际上是将亲情与爱情分立,将传统习俗与西方节日对抗。不过,在笔者看来,这样的纠结既没必要,也未切中问题要害。
    一者,面临这样选择题的人,大致都有两全的可能。元宵节目前并非国家法定节假日,对于很多像笔者这样,离家在外地工作的人来说,这一天仍需继续在工作岗位上坚守,也就自然地避开了这样的难题。因此,需要作出选择的人,主要有两类,要么是与父母在同一地方生活的上班族,要么是仍未开学的大学生。因此,只要有心且安排得当,带恋人回家陪父母过节,或先陪父母吃汤圆再陪恋人都是可能做到的,此外,网友给出的“终极解决方案”也算靠谱:“把爱情带回家”、“变情人为亲人”。更何况,有商家为讨口彩,还推出玫瑰馅元宵或巧克力馅儿汤圆,也有些双节合璧的味道。
    二者,实际上两个节日也并非完全对立。有民俗专家就指出,其实元宵节也算是古代情人节之一,还有许多诗词为证。其中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和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都是经典名句。传统戏曲中不少男女主人公也是在元宵节赏花灯时一见钟情。
    但是,这道“选择题”中,将元宵节的含义浓缩为吃“汤圆”或吃“元宵”,却有节日内涵简单化的嫌疑。近年来,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入侵并受到年轻人的大力追捧,传统节日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却日趋淡化,这一现象颇令民俗学家忧虑。显然,如今元宵节和很多传统节日一样,都有了经济导向的嫌疑。比如,淘宝数据显示,情人节的市场份额是元宵节的64.7倍。从市场而言,玫瑰、巧克力确实比汤圆的利润更可观。南京媒体发现,尽管今年单支玫瑰的价格是平时的3倍,但不愁买主,年轻人抢着订;而几块钱一袋的汤圆,年轻人不问津,也自然有了“传统节日PK不过洋节”的结论。
    对于笔者而言,搜寻关于元宵节最深刻的记忆,便是中学时代与小伙伴一起在河边放灯的场景。说到底,如果元宵节仅仅只是吃汤圆或元宵的话,确实没有太大吸引力,其作为速冻食品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家人一起吃汤圆或元宵的机会也不算少。因此,如果看不到文化底蕴或节日魅力,对新生代而言,元宵节文化传承确有可能面临断层危机,弃“汤圆”而单选“玫瑰”便成必然。
    因取“一年明月打头圆”的美好寓意,元宵节为古代三元节之首,又称灯节、上元节等,其中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舞龙狮、赛龙舟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民俗委员会副主任王作楫介绍,所谓闹元宵、闹花灯,突出的就是一个“闹”字,而“闹”本身就代表了爱、情和家庭相聚的含义。倘若明白这一点,两节相遇便不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带上“佳人”和“家人”一道吃玫瑰馅元宵,然后出门赏花灯、猜灯谜,大抵便既从形式上也从内容上实现了双节的“两全”,也达到了中西合璧、古今交融。
    因而,汤圆与玫瑰之争的实质,还是在提醒我们,重视和丰富节日的文化内涵,营造民俗氛围,传承文化传统,还原传统节日的魅力,才是过节的要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