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翎
春节有人回家,总有人因为各种原因回不了家。无论是在外打工的父母,还是在家翘首期盼的孩子,谁都渴望能够过个团圆年。针对这部分人群,交运集团青岛汽车总站推出了“邮寄儿童”的温馨服务。总站长毛德丰说:这项服务专门针对7岁到16岁的儿童群体。(央广网1月17日)
“春节正在向13亿中国人走来,36亿人次正在向春节涌去。”随着这个传统节日的到来,一个“归”字牵动亿万人的心,然而,盼归还是恐归,以及如何归,则是各有各的“千千结”。对于那些孩子早已经放假,但自己却仍要忙于工作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来说,如何照顾孩子便是一个纠结的问题。让孩子自己先回到老家是一种选择,那么如何将孩子安全送回去?针对这种需求,青岛率先在全国客运市场推出的“邮寄儿童”服务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回应。当然,这对于那些想要到城市与父母团聚的留守儿童也同样适用。
“邮寄儿童”,乍一看似乎像人贩子干的不法勾当,不过,这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事实上只是家长通过一系列手续确认,然后将孩子交由交运方照顾,使得儿童能够在无亲人陪伴的情况下安全到达目的地。从目前青岛的尝试来看,这项服务颇受青睐。对于那些工作忙,没时间陪孩子的家长来说,这一尝试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也体现了交通运输部门服务人性化的一面。此外,青岛方面还用爱心基金免除50名新市民子女的车费,颇受好评。
报道显示,这是全国客运市场的尝鲜者之一。不过,就整个交通运输体系而言,却并非新事物。民航系统早前就已经推出了“无成人陪伴儿童”服务,也有个别地方铁路部门推出针对儿童的“爱心护送服务”。从“空中邮寄”到“地上邮寄”,“邮寄儿童”服务面的扩展,也是城镇化背景下人口流动频繁带来的需求的体现,这种需求在未来可能有增加之势。而相对于航空和铁路,客运的可操作性更强。因此,此项服务是值得在全国客运市场推广的。
其次,对于“邮寄儿童”可能仍是见仁见智,有人认为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有人表示疑惑,“邮寄一个大活人,如何放心?”媒体报道显示,多年前,南京长途汽车站就尝试过这一业务,不过,经过一段时间运作,车站却发现这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并暂时中止。儿童旅客具有“爱动、爱问、爱玩”的特点,一路上的周全照顾并非易事,加上保证“寄件人”和“收件人”的有效对接也颇费心思。因此,对于客运部门来说,如何“好心办好事”是一项技术活,一方面,需要“限量保质”,与自身服务能力相匹配;另一方面,也要在安全保障方面多花气力。
这一方面,青岛客运部门的经验值得借鉴。比如申请时不仅需要提供家长本人的身份证复印件、联系方式以及接站人的身份证号和联系方式,工作人员还会跟家长事先设定一个密码或“暗号”,接站人只有核对密码成功后才能接走孩子;汽车站负责“邮寄儿童”服务的客车有专门的乘务人员,车厢内为儿童提供玩具、零食,还会播放儿童喜爱的节目;儿童也会在途中得到乘务员以及驾驶员的特殊照顾,保证他们在旅途中的安全;另外,辖区派出所驻站民警还提供警力支持,对运送儿童的车辆进行全程的监控。
如此,多重保障杜绝安全隐患,“寄件人”方可放心“邮递”。要做到这一点,相关部门不仅需要尝鲜的勇气,还需要更多的社会责任感护航。我们乐见这股春运大潮中的暖流继续传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