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事快评)斗“技术黄牛”要牵住“牛鼻子”

(2014-01-10 01:17:48)

   
白翎

   为了能囤到票,如今的“黄牛”都玩起了“技术活儿”。8日央视《新闻30分》报道,部分“黄牛”利用抢票软件,10分钟就能刷走1245张火车票。央视记者走访发现,黄牛使用抢票软件在12306网站自动反复刷票,由于抢票软件突破了12306设置的每5秒才能刷新一次的限制,把时间缩短到毫秒,购票速度更快。最快几秒钟就可把整趟列车的票囤个精光。(1月9日《法制晚报》)
    抢你票还要你钱,“黄牛”是历年春运的“全民公敌”,近年来实行的购票实名制等制度,可以说是对“黄牛”进行了节节防范。然而,遗憾的是,随着购票的网络化,“黄牛”也都玩起了“技术活儿”,导致部分有刚性需求的热门车次购票者面临几乎“一秒即无”、“即售即空”的窘境。“技术黄牛”的搅局,增加了普通旅客的购票难度,其加价倒卖牟取暴利的行为固然令人愤怒,但令人费解的是,投资数亿元的铁路订票网站“正规军”,为何敌不过几个利欲熏心的“散兵游勇”?说到底,“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技术“黄牛”的横行,根源还是在于12306网站本身存在漏洞。
    如媒体指出的那样,“黄牛”之所以得逞,主要有三大漏洞可钻,一是因为12306并没有与公安系统联网,无法对身份证号等信息进行审核,假证也能够成功购票;二是抢票软件能自动识别验证码,几乎可以秒购整节车厢甚至整列火车的票;三是退票流程不设限,“黄牛”无后顾之忧。如此,应对的办法也显而易见,比如把身份信息、手机号等与公安系统挂钩验证;对同一IP地址登录账号数量进行限制;采用智能验证码,在验证码上进行加密或二级的技术手段或汉字;设置同一账号一段时间的退票次数等。
    这场因技术因素而导致的普通旅客受害而“黄牛”得利的斗智斗勇,在一些民间网络工程师的眼中,似乎也没有多么地艰深莫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技术黄牛”不过是一批不存善意的网站测试员,与“抢票疯狂季”12306网站“抽风”、“瘫痪”,让普通旅客添堵伤神一样,不过是间接和直接印证了网站本身的脆弱。
    面对“黄牛”的完胜,并非我们不愿意去理解“铁总”的委屈,只是这场关乎比特智慧的“攻防战”,寄托着数亿人的回乡期待,甚至有人无奈地说:“你若畅通便是晴天”。事实上,不论是“逢节就瘫”,还是“一攻就破”,各路民间网络工程师都能提出应对之策,充分印证了那句“高手在民间”的说法。但有媒体发现,近几年来,一些希望与铁路合作的知名公司,几乎无一成功,只有支付宝好不容易在今年“抱上了大腿”。此外,如身份证验证存在漏洞,原因就在于铁道部门未曾与公安系统有效对接。
    尽管对于网络“黄牛”,12306网站相关负责人9日表示,已针对性地采取了防范和封堵措施,铁路公安机关也已采取措施严厉打击。但这些举措,仍只是“斗牛场”上的被动防守。一座固若金汤的网络城池,绝不是闭门造车可以为之。正如专家和网友所说,铁路完全可以寻找专业的、合适的合作对象。广纳民智,提前牵住“牛鼻子”。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时候,“道”之高,不只在于技术,还在于心态。或许,刚运行了3年的12306售票系统需要时间来成长,但在此成长过程中,以更开放的心态来提升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增强预判能力和防范能力,以“铁牛”之坚抵挡“黄牛”之挑衅,才是众望所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