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涛
昨日《春城晚报》报道,教育部已经制定完成有关考试招生改革的总体方案,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社会高度关注的高考改革方面,方案提出对考试评价制度和招生录取制度进行系统设计,外语考试将探索“社会化一年多考”,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增加学生的选择权。
许多人对外语即将退出统一高考发出赞扬之声,认为这是高考制度的重大改革,会有助于改变国人集体学英语且多数“学而不用”的局面,减轻广大中小学生学习外语的负担。但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读,因为考试时间上的改变不可能对英语教育和考试制度构成多大的影响。
需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外语并没有退出高考,外语考试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并不代表外语考试退出了高考评价体系。目前,只有江苏省明确表示从2016年起外语成绩不计入高考分数,只有北京市明确表示将降低外语成绩在高考总分中的权重。对于其他多数省市而言,外语考试成绩依然是高校招生的重要砝码。
外语考试改革,要改就必须要要切中要害。无论是外语成绩不计入高考总分,还是降低在高考中的外语分值,都是直接向高考外语发起挑战,而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减轻中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负担。这与举办外语考试时间和次数无关。仅仅是时间和次数上的改变,并不能满足当下广大学生及家长的改革诉求。
公众更担心的是,退出统一高考时间的外语考试会不会变成高中阶段的“四六级考试”?我们知道,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一年是考两次,6月份一次,12月份一次。这也是所谓的“一年多考”,考生也能决定自己参加考试的时间。但因为当下许多大学仍然过分强调英语四六级的重要性,过不了英语四六级就拿不到毕业证或学位证,以至于每年几百万的大学生仍然不顾自己的主修专业而专攻英语。如此倒挂现象,对高考的英语改革也是一种警示。
加载中,请稍候......